标题:吕有祥教授: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 内容: 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吕有祥一、印度佛教经典里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佛教诸多菩萨中最主要的菩萨,其名其事出现在印度佛教众多经典里。 被认为是早期佛教的经典集成四部《阿含经》里已说到弥勒菩萨,后来演绎出专门讲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和下生人间成佛情景的经典——《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下生经》、《弥勒大成佛经》等。 在印度佛教大小乘主要经论,如《阿毗达摩毗婆沙论》、《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宝积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中,弥勒菩萨随处可见。 按印度佛教经典里的说法,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生于婆罗门家,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因常修“慈心三昧”,誓不杀生食肉,故名“慈氏”,又名“阿逸多”(意译“无能胜”)。 佛陀授记他是“一生补处菩萨”或“未来佛”,即命终后“往生兜率陀天上”,为兜率陀天之主,经四千岁(在人间为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到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接替释迦如来之佛位,教化人间众生,“彼时人民称其弟子号曰慈子”。 就是说,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未来接班人,其地位仅次于释迦牟尼佛。 此外,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的论着《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颂》等,注名为弥勒菩萨述,因此弥勒菩萨又成了瑜伽行唯识学派的祖师。 总之,在印度佛教经典里,弥勒菩萨的特征是:(1)相好庄严;(2)心地慈悲;(3)是“兜率天主”;(4)是“未来佛”;(5)是唯识学祖师。 二、中国佛教典籍里的布袋和尚在中国,弥勒信仰由来已久,自两晋时期弥勒菩萨上生、下生经译出后,塑造供奉弥勒菩萨像、向往兜率天宫的美妙极乐净土和下生成佛的弥勒信仰由此而生。 南梁时期的善慧傅翕(497—569年,又称善慧大士、傅大士)、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的布袋和尚(? 一917年),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垂迹化身。 后来,以布袋和尚的形象为原型,塑造出了体态肥胖、笑口常开、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像,受到民众的普遍喜爱。 布袋和尚的形象和言行,见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等佛教文献。 《景德传灯录》,宋景德元年(1004年)东吴道原撰,距布袋和尚近百年,是记载布袋和尚事迹较早的文献,卷第二十七载“布袋和尚传”全文如下: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 形裁服胺,蹙额皤腹。 出语无定,寝卧随处。 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 入廛肆聚落,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布袋师也。 尝雪中卧雪不沾身。 人以此奇之。 或就人乞其货则售。 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 天将雨,即着湿草屦途中骤行。 遇亢阳,即曳高齿木履市桥上,竖膝而眠。 居民以此验知。 有一僧在师前行,师乃拊僧背一下。 僧回头,师曰:“乞我一文钱。 ”曰:“道得即与汝一文。 ”师放下布囊,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 ”师便放下布袋。 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 ”师负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放下布袋,叉手。 保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 ”师负之而去。 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什么? ”师曰:“等个人。 ”曰:“来也! 来也! ”师曰:“汝不是这个人。 ”曰:“如何是这个人? ”师曰:“乞我一文钱。 ”师有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手,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又有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梁贞明二年丙子三月师将示灭,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盘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化。 其后他州有人见师,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 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 《景德传灯录》的上述记载可以简要概括为:(1)布袋和尚自称“契此”,时号“长汀子”,“形裁服腰,蹙额皤腹”,即形体肥胖,皱额大腹。 (2)经常杖荷一布袋,乞食乞物,孤身云游。 (3)能准确预知人之吉凶、天之雨晴,“应期无忒”。 (4)深契中国禅宗之理,认为自心即是佛,圆净真实,这是最宝贵的,其他一切都是虚妄,从这个意义上讲,凡圣平等,万法无异,无须去分别计较。 因此在行为上,“腾腾自在无所为”,不拘仪轨,悠闲自在。 (5)认为弥勒菩萨有千百亿化身,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而世人却不识。 《五灯会元》,宋普济编集于宋淳枯十二年(1252年),比《景德传灯录》晚约两百五十年。 其卷二,把“明州布袋和尚”列在“六祖下五世,西天东土应化圣贤”目录下。 文中增加了布袋和尚的两段偈子:“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这两段偈子是不是布袋和尚的原作,不得而知,很可能是后人的附会。 从内容上来看,这两段偈子主要对“大肚”、“布袋”和“化身”的意涵进行诠释。 具体来说,第一,布袋和尚的“大肚”,意味着“忍辱”,心胸开阔,不计较是非爱憎,与一切人和睦相处;第二,“布袋”意味着虚空无碍,能包容一切;第三,本真自然、不加雕琢、朴实无华的原本“体相”就是佛身或佛的“化身”。 《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元代昙噩撰,又比《五灯会元》晚一百年,其字数是《五灯会元》的三倍多,是叙述布袋和尚事迹最详细、文字最多的文献。 此文对《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布袋和尚的言行事迹作了进一步演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所述布袋和尚的言行事迹加上时间地点和人物。 如“弥勒真弥勒”句,文中说:“晋天福初,兴化军莆田县令王仁煦,遇大师于江南天兴寺,后又遇于福州官舍。 出怀中圆封书,戒王曰:‘我七日不来,则开以看。 ’王如诚,开圆封无他语,止一偈也,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后书九字云:‘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 至是乃知师是弥勒佛也。 ”二是增加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所没有的新的情节。 如文中说:布袋和尚“每以锡杖、布袋自随,且有十八小儿谨逐之,然亦不知小儿何从来也”。 又说:布袋和尚“常以纸包屎物,示人云:‘这个是弥勒内院的。 ’有时云:‘这个是兜率院天的。 ”’又说:布袋和尚去世后,“有人见之东阳道中,持一履,嘱之曰:‘我昔误持此以来,汝今可持之以归。 ’后开圹视之,果仅一履存焉。 ”等等。 《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所增益的布袋和尚故事情节,看起来有名有姓,有时有地,哪些是真实的,不得而知。 但至少所谓“一履”之说,显然是模仿《景德传灯录》中菩提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而作的。 事实上,人宋以后,布袋和尚言行事迹已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常常成为禅师们上堂说法和举唱的话题。 如《白云守端(1025—1072年)禅师语录》载:白云守端举布袋和尚“有时倚袋终日憨睡,或起行市肆间,小儿哗逐之。 或拄杖,或数珠,与儿戏。 ”作偈曰:“都卢一个布袋,里面讨甚奇怪。 困来且得枕头,携去亦无妨碍。 有时闹市打开,多是自家买卖。 ”《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六“滁州琅琊山觉和尚语录”载:觉和尚“举布袋和尚凡在市廛中,以破纸裹一片干粪,见人便相呈云:‘兜率陀天底,兜率陀天底。 ’遂令学众下语。 ”这些资料是《景德传灯录》所没有的。 因此,昙噩综合了人宋以后有关布袋和尚的资料和传说,演绎而成《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三、布袋弥勒的精神内涵从印度弥勒菩萨到中国布袋弥勒的出现及演绎的过程,是弥勒菩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弥勒菩萨中国化的特点,蕴含了中国社会和中国化佛教主张凡圣平等、容忍大度和乐观处世的精神。 具体言之:1.凡圣平等精神。 天上的弥勒菩萨化身为地上的和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的弥勒菩萨,变成了大肚体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 使得菩萨的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从而对民众更具有亲和力。 它蕴涵了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主张的凡圣平等,“人即是佛,佛即是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的思想。 布袋和尚“常以纸包屎物示人云:‘这个是弥勒内院的”’,意味着兜率陀天弥勒内院与人世间没有什么差别,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尘不染,人间就是佛国净土,佛国净土就在人间。 2.容忍大度精神。 正如有人所写的弥勒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或“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事有何不容”。 能忍,是大乘佛教菩萨行“六度”之一,菩萨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能忍并不是表示自己的无能和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高尚的慈悲仁爱之心和大无畏精神,即能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容纳各种不同见解,能为利济他人而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我。 中国人颂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大肚弥勒正是这种精神的象征。 3.乐观处世精神。 布袋弥勒笑口常开,体现的是乐观处世精神及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他昭示世人要心胸开阔,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平常心”对待之,荣辱不惊。 同时也嘲笑那些心胸狭窄、遇事想不开的人。 正如弥勒对联所说,“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布袋弥勒所蕴含的这些精神,对于现今社会消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8 10:59: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