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觉明法师: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 内容: 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觉明法师 贫僧闻习道教,略知浅薄一二。 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圣人。 老子长孔子几岁,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 他们所处的是诸侯争战,百姓颠沛流离、尸横遍野的时代。 为了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圣人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原则、办法。 孔子《春秋》,及弟子辑录的《论语》,是管理国家的法典。 宋朝宰相赵普就以“半部论语治天之下”而闻名后世。 老子《道德经》,经纶宇宙,通契天人,是人类至高的智慧经典。 太上之道,大而无所不容,细而无所不入,自然、清静、无名无形、无所不至,充盈六合,曲成万物,周济天下,生生成成。 它是中国文化思想中最崇高的理念,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精神境界和最终的信仰本体,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力量源泉。 贫僧引用《道德经》浅释几句:道可道,非常道。 何谓道? 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 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 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空虚无形,用之无有穷竭。 深远无极呵! 好像万物的祖宗。 用道,挫掉锐气;消除纷扰;调和隐蔽锋芒;混同尘俗。 湛然安静长存不亡。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地的祖先。 老子的道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道的属性是什么呢? 老子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 而不辞。 功成而不名有。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大道啊,博大无碍,可以左右逢源。 万物依靠你而生长,你不拒绝任何索求,功成而不以为有。 用无极的爱养育万物而不主宰。 永远没有欲望,把所做的事视为微小。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道,孕育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不窃为私有,培育万物而不依赖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它。 )老子所讲的道,具有无限的包容和无私的奉献,它养育了宇宙的万物而丝毫不获取。 道是生生不息之源,是阴阳平衡的杠杆,是维系社会和谐的滥觞。 因为道的本质就是付出、产出。 宇宙间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无休止的索取,会把宇宙的宝藏掏空。 只有付出、奉献、才能使之平衡。 老子在自然之道统辖下,告诫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而治。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老子说天道以驭人道。 老子主张生活“为腹而不为目。 ”要反朴归真。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要节欲修身才符合道。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有很多人把“道”解释为道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没有道,理是越辩越糊涂,所以才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理”字是会意字,从王、土、田,意思是在地上的王制定的管理田地的办法。 如果王无德,制定的理,有理无道。 无道,自然失去了道德,如果道中无德,那就是邪道。 大道之中自然而然能生出,道德、福德、功德,这三德具足就是大学之道明明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用辨正思想,通过对日常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观察,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这是因为有了标准,标准就是区别,区别把社会分成了不同等级,不同打破了平衡。 要想维持平衡,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驾驭、转化矛盾之上的第三者“道”。 对立统一是世间的普遍规律,如果这一规律偏离了道,我们离轨道就会越走越远。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如果人做事没有功利心,没有我执心,没有得失之心,就会不受标准的羁绊,自然行在道中。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为至善。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 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 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拥护他为天子。 天之所以长,地之所以久。 是由天德地德所决定的。 天顺应道,分为昼夜,二十四时。 白天阳光普照万物,恩泽大地,夜晚月亮为人们引路照明。 大地孕育生命,承载垃圾。 它们不偏不离,不怨不弃,任劳任怨,周而不怠。 如果我们的领导和行政官员能在群众之中,领先甘愿吃苦干事,将自身置之度外,也和圣人差不多,而成为现代名人。 这样不仅能得全自身反而能够光明自身。 天钟山僧 觉明 于丁亥季秋 发布时间:2021-02-18 10:52: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