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焕法师:发心与定位 内容: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元月念佛七法会(1-29上午) 发心与定位有人说:“说到做不到,就不要发心。 ”我认为,人有发心,才有目标。 发心也叫做定位,都是讲人生的目标。 佛教所讲的发心,最高是发无上菩提心。 无上菩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了脱生死为第一。 发心有两个层次:第一是生命的发心,也叫做生命的定位;第二是做人的发心,也叫做做人的定位。 生命的定位应该是一生的定位,要想让你的生命成为什么样的生命,定位好了就往这个目标去努力。 做人的定位就是你想要做什么人,和生命的定位不一样。 因为做人分有阶段,生命没有分阶段。 人一般分有五个阶段:少年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壮年阶段、晚年阶段。 生命的定位是: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生命,还是做一个痛苦烦恼的生命? 做人的定位是:要做一个明白人,还是一个糊涂人? “愿望一生健康。 ”这是生命的定位。 佛教以极乐世界为定位,做极乐世界的人。 生命没有定位的人,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苦海无边。 有定位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终点。 很多同修去问别人:“我到底该怎么做? ”凡是这么问的人就是没有目标了。 人家不好回答,只好说:“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嘛。 ”生命的定位,必定以健康快乐的方向定位。 做人的定位,于家庭来讲,有一件事不能改变:一定要定位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孝顺是人的光辉,不孝顺是人的黑暗。 少年阶段要定位学习,学好东西,掌握学问;青年阶段是实践学问;中年阶段是经验丰富阶段,也是等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 古人有这么一段话:“二十不高为矮人,三十不豪为下士,四十不富为穷汉,五十无后为孤独,六十无德为贱人。 ”在中国,儒家和佛教是分不开的。 儒家修身,所以讲人的定位;佛家修心,重点讲生命的定位。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来自父母,所以来到世间就要以孝为先。 人没有孝就经常让父母生烦恼,让父母不满意。 亏了孝道,生命就没有依靠。 人来到世间,第一就是不要忘记自己是从父母那里来的。 未来自己也要成为父母,懂得做子女的本分了,才懂得做父母的本分。 当父母的做人做不对,后代就一代不如一代。 后代是证明我们上一代有没有德。 如果后一代能孝顺,能懂事,方方面面都懂得做人,表示上一代的人有德。 如果后一代不懂得做人,亏了孝道,颠颠倒倒,证明上一代无德缺德。 儒家和佛家都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怪后代没有用,应该怪自己。 种什么种子,就长什么树,就结什么果。 发心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好处;定位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光明。 发布时间:2021-02-07 11:39:2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