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功德 内容: 菩提心的功德 《法华经》穷子喻,大富长者之子幼时,舍父逃逝久住他国。 后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 其家大富财宝无量,无人继承。 五十年后,父子偶遇。 父见子便识,遣傍人急追将还。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于使者执之强牵将还之际,惶怖闷绝躄地。 经其父循循善诱,方渐除下劣之心,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父子相认,穷子骤然富贵。 佛出现于此世间,亦如大富长者,循循善诱,令其穷子(众生)整体接纳其所有之富丽辉煌(成佛)。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并非只想让众生追求人天福报,或是止于声闻、缘觉之化城,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 是故,吾人不能志意下劣,得少为足,应敢于当下承担,立志成佛。 要成佛,须发菩提心。 是否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区别所在。 菩提心是成佛种子。 故大乘佛法,尤其赞叹菩提心之功德,此赞叹穷劫难尽。 《华严经》有一《初发心功德品》,以种种比喻,赞叹初发菩提心之功德。 譬如一人,以幢幡、音乐、服饰、卧具等一切供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历时一劫。 而后,劝勉众生持戒、修善、修定,最终得四禅八定,乃至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不仅东方阿僧祇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如此劝勉、传授。 此人功德之大,唯佛能知。 这无量无边功德,与菩萨初发菩提心之功德相比,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亿不及其一,算分、数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善财童子参弥伽长者时,说:吾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为此,如何修菩萨道,行菩萨行,满足普贤行愿? 弥伽长者听后,马上下座顶礼善财童子,散种种七宝、鲜花供养善财童子,并赞叹: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能发三藐三菩提心,稀有难得!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不断一切佛种! 所以我们要修大乘佛法,得种种利益,首先要发菩提心。 不具菩提心,修一切法,悉为魔业。 大乘行者,宜于此瞩意。 对净土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语)。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即是践履菩提心,即是在修大乘行法,即能获得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大利。 发布时间:2020-12-14 10:23:2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