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努力修行、一心三观之旨 内容: 《西方确指》努力修行、一心三观之旨 尔时菩萨化缘已终,因遍召诸弟子,各授以训。 示定勉曰:“汝名定勉,当号自开。 勉力修行,自得开悟无上菩提,作善知识,续佛慧命。 汝毋自弃。 ”定开问一心三观之旨。 菩萨曰:“台宗三观,妙在圆心。 圆心若知,其道尽矣。 ”令与定勉并立,付偈曰:“一开二开,今日重来,菩提有种,妙手双栽。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三页,这在我们科判里面开文本第四十三页部分:流通分。 流通分——第五十六段:最后的开示。 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乩坛上的二十四会最后的一会。 这一会主要是对在场的每一位弟子,针对他们的根机和修行的情况作的开示,大部分都是以偈颂的形式表达。 那么这些开示都是很重要了,也是觉明妙行菩萨以他大慈悲心对众生老婆心切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直指西方圆成佛果之要道。 我们来看第一小段:示定勉努力修行。 “尓时”,就是当时、一时。 觉明妙行菩萨对这些有缘众生教化的因缘已经终结,就是有善根深厚的已经让他们得度了,未来缘分得度的众生也已经种下了种子了。 “化缘已终”,也就是众生能感之机尽了,那菩萨的应化之缘也就了了。 这都是因众生的因缘来变化,来教化的。 化缘已终,就普遍的召集所有的弟子,对每个人给予教训、开示。 那么这些开示是做最后的一个开示,当然就更是简洁明了。 当时给定勉的开示:你的名字叫定勉,另外给你一个号——号叫自开。 那把名和号联系起来,定勉是勉励修行的意思——努力修行,自开是什么意思呢? “自得开悟无上菩提”。 大家注意这个“自”。 “自”,意义非常深邃、深广。 我们读《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以大国王的身份,“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出家以后就作世自在王如来座下的弟子。 首先在世自在王佛所,用偈颂赞叹佛的身、口、意三业的功德,最后向世自在王佛禀白:“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 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这是法藏比丘在佛座下的请法和发愿。 发建立净土的愿,发快速成佛的愿;不仅拔出自己生死勤劳之根本,也拔出一切众生两种生死的根本:这是大愿了。 当时世自在王佛听了这大愿也心怀喜悦,就向法藏比丘开示:“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这里出现一个“自”。 “如所修行”,你修行的净土实际上是你真如本性当中具足的。 你把真如本性的性德调动起来,就能以无量的德行庄严你的净土。 这一点你自性里面就具足。 “汝自当知”,汝自性了知,自性圆成。 所以这个“自”就是大不可思议了。 就像《法华经》舍利弗请佛说法,佛三次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为什么要“止止不须说”——这样的妙法? 《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就是妙心。 这种绝妙、圆妙的心,其义理之深广是难以用语言去说,难以用思惟去思惟的。 所以就三次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你看这个“自”,在禅宗里面也属于那种法身向上本分的境界。 那在这个境界当中,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个“见性”就是这个“自”。 大家看那个《六祖坛经》,当时六祖在五祖弘忍座下得衣钵之后就离开,当时弘忍祖师下的很多弟子就不甘心,以为慧能是偷走衣钵的,就来追。 当时有一个——原来做过四品将军的——惠明跑得最快,渐渐地就赶上了。 眼看着就要赶上六祖了,六祖一看他跑上来——他是将军出身,跑得很快,也没办法。 他想这个衣可不是靠力量能夺走的,干脆就把这个衣放在大石头上,他自己隐到杂草丛去了。 这个惠明一看到衣在这里,赶紧来拿,但是竭尽他的全力都不能动一分毫——拿不动。 惠明毕竟是修行人,这时候他就明白了,赶紧就改口说:“我不是为衣而来,我为法而来。 ”那慧能听说他为法而来,就走出来:“好,你既然为法而来,你现在就坐下来。 ”让他坐下。 六祖慧能就坐在上面,他在下面,对坐——静坐。 静坐一会儿,这时候六祖就指点了:“不思善,不思恶,就在当下,那个是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这一指点,一下子惠明就开悟了。 开悟以后他还有疑心:“刚才你说的密语密意之外,是不是更有密意呀? ”六祖说:“但有言说,都非密意。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你只要返照,那个“秘”——秘密、秘藏,就在你那一边。 实际上也就直指当人的自性。 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无论是棒喝,是机锋转语,都是指向这个境界。 所以这个“自”里面,有广大智、自然智、无师智。 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就说:“你叫自开。 你能够努力修行,就能打开你的自性如来宝藏,能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无上菩提。 ”当你打开了自己的如来宝藏,你自己“不由他悟”,“归无所得”,才能得无上菩提。 “这时候你就可以为一切众生作大善知识,就能在这个世间续佛慧命。 ”给他这么一种开示,说:“你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要有承当精神。 ”要有“是心是佛”的承当,也要有“是心作佛”的努力,所以他的名叫“定勉”——你就要“是心作佛”,你“自开”就是“是心是佛”,就能做善知识续佛慧命。 这是第一个开示。 好,再看第二段。 第二段是开示定开一心三观之旨。 就是给定开开示天台的一心三观的宗旨。 由于定开他可能好乐天台宗,所以他就请问一心三观的宗旨。 那么觉明妙行菩萨说天台的一心三观“妙在圆心”。 这个意思大家一定要体会了。 天台宗的三观,有别教的次第三观:先空观,再假观,再中观。 有圆教的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就在同时具足。 一心三观,就是当下这一念心你要具见百界千如、三千性相。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叫一境三谛。 一境三谛,大家要注意。 一切法即一法,这叫真谛;一法即一切法,是俗谛。 你看这个真谛,一切法——就是现象当中的森罗万法,你要了解它们就是一法,就是真如自性——诸法的空性。 但由这个空性——诸法的实相——里面能够缘起一切法,这叫“一法即一切法”,这就是俗谛。 那非一非一切——不是一法也不是一切法,双遮两边,这就是中谛。 这个三谛实际上就是一谛,一谛也成三谛。 一谛、三谛圆融无碍,相互融摄,这就叫不可思议的三谛,叫一境三谛。 好,那怎么去观? 于我们现前的心法、色法,等等这些,你于一切法见一法就是空观: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就是性空的,这就是作空观。 那于一法中见一切法:空——正因为自性毕竟空,才能缘起一切法,这就是假观。 非一,非一切,是中观。 这里面它就是互为主伴。 当你观一法空的时候,一切法都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那你的假观、中观都是空,这叫总空观——就你总的要做一个空观。 那你如果在这个假观的层面,一法假,一切法都假;一假一切假,那你的空观和中观,都是归到这个假观里面,这就叫总假观。 那你以中观作为主体,一中一切中,那一切的空观和假观都是中观,这叫总中观。 这就成为天台讲的:不思议一心三观。 用不思议的一心三观来观不思议的三谛,这就是圆教的观想方法。 一般天台讲一心三观,它首先要体认当下这种圆妙之心,就是依照这个圆妙不可思议的性德。 依性德来生起它的修德,由这个修德可以亲证圆教的三德——涅槃的德性。 所以因地当中是一心三观、一境三谛,它成就之后就是涅槃三德。 涅槃三德就叫法身德、解脱德和般若德。 这三德常常表现——叫∴字三点,一点在上面,两点在下面。 那上面一点代表什么? 代表法身德,就是本具的圆妙的性德。 那这个般若德和解脱德代表修德。 所以这个∴字三点就是性修,性修不二,不纵不横。 你说它是纵,它不是在一条线上——它竖不在一条线上,横不在一条线上,它是属于一个品字型:不纵不横。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一心三观的道理。 这个一心三观——“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它“妙在圆心”。 大家注意这个“圆心”,圆心就是我们当下这一念的介尔一心。 他在圆教层面谈这一念心,这个“圆”包含着圆妙的意思、圆融的意思、圆满的意思、圆顿的意思……这个“圆”包含着很多意思。 总之,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在圆教的层面来看,是大不可思议的。 那大不可思议的这个情况就建立圆顿修行不可思议的结果。 大家可以从圆教的层面了解这几部经——有几部经所反映的圆妙心的这种不可思议,比如《华严经》。 《华严经》它属于一乘的圆教、全圆之教。 你看在《如来出现品》,就讲毗卢遮那要到阎浮提示现八相成道的时候,全身每个部位都放光,其中脚板的光就射到地狱里面去。 到了地狱,地狱的众生蒙这个光明的照射他都生到了兜率天。 一到兜率天,这时候毗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了,又到南阎浮提来了,降诞,八相成道。 就有一个天鼓,闻到天鼓无作妙用的善根力讲经说法,就证到了圆教的十地。 证到十地之后他就能显出无量无边的神通,现量见到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 他们又从兜率陀天下来参与这个法会,来散花供养,来感激佛德。 你看,这就是体会一下圆心:就是这样一个地狱众生能够顿然到天上,到天上闻到天鼓的法音能够证到圆教十地。 这唯有在圆教不可思议的心性层面,才能产生这样一个顿超的效果。 那大家再看看《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称为是一乘纯圆之教。 《华严》是全圆,《法华》叫纯圆——纯圆独妙。 你看,他在为与会的弟子授记作佛,其中授记提婆达多未来作佛。 提婆达多在佛世的时候属于造五逆罪的人,是堕阿鼻地狱的;然而佛授记在无量劫以后提婆达多当得成佛,这个佛号——“号曰天王如来”。 那就建立在圆教、圆心的层面:一个五逆罪恶下阿鼻地狱的众生最终能成佛。 你看我们净土法门,也是大乘的圆教。 《观经》讲那个下品下生者,他具造五逆十恶的罪行,临命终时地狱猛火都现前——即将下地狱的人,这时候蒙往生善知识劝勉念佛,他信愿称名,至诚恳切地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地狱猛火化成清凉风,风吹着朵朵莲华,莲华上有化佛来迎接这个将下地狱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一心三观,要了解我们当下能观的这个心是大不可思议的。 如果当下这个圆妙之心、圆顿之心、圆融之心我们能了知,那一切佛道、一切佛法都在里面,都完全了知了。 因为他叫定开,就说:“你跟定勉站在一起。 ”就给他们一个偈颂。 “一开二开”,“一开”就是前面讲的定勉,他的号叫自开,那么这里第二个叫定开。 所以“一开二开”就是指他们两个人。 “今日重来”,今日重来是什么? 就是“八百年前你们曾经在我座下做过弟子,但是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们还没有成就,在这儿轮转,到了八百年后的现在你们又重新过来了”,这叫“今日重来”。 “菩提有种,妙手双栽”。 这个菩提的觉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就像种子;菩提,有情识的生命都有佛性:菩提有种子。 “妙手双栽”,妙手,一般我们是把佛法称为宝山,身到宝山要满载而归,要靠手去拿——提取,才能满载而归。 如果没有手去拿,深入宝山也是空手而归。 所以一般就把这个妙手比喻为信心——信为能入。 以不可思议的信心来培植菩提的种子,持戒念佛,就一定能够成就参天的菩提树果,这叫“菩提有种,妙手双栽”。 这是第二段。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发布时间:2020-11-28 10:21: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