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内容: 问: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 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不容易,有个故事说一个婆婆万缘放下,小孙子掉到井里了,她也不理,这样做对吗? 大安法师答:完全不对,那不是一般的不对。 万缘放下是指什么? 是指我们的心里要观照到诸法的空性,不被这个世间的外境来牵挂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万缘放下什么事都不干了。 这就把理和事搞得格格不入了。 往往理体要靠事相来表达,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儒家也讲下学而上达。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那是这样的理事原理。 如果一个婆婆万缘放下,孙子掉到井里她都不救,见死不救,她都没有起码的慈悲心还学什么佛啊? 学佛要有慈悲心! 这种慈悲心表现在地藏菩萨身上,就是自己下地狱啊,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代一切众生受苦啊!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是一个菩萨的心,也是成佛的种子。 如果把万缘放下理解成见死不救,尤其是自己的小孙子都不救,你连自己的孙子都不救,你还能救其他的人吗? 那你成的是什么佛啊? 你成的是一个魔啊! 这哪能成佛啊! 佛是同体大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 这是应该要理,也必须去理的。 如果她不理不去救,她就连起码的佛教徒的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万缘放下的修行。 这个一定要注意啊! 所以在家居士修行,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有智慧。 如果一个佛教徒修行到这个程度,他就完全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整个佛教的法脉如果都是这些人,那佛教的命脉就完全断了。 人家就会说佛教是一个残忍的宗教,是一个连起码的人情都不通达的宗教,还要它干什么? 所以不能这样,一定要把我们佛教慈悲的胸怀,一种出世的情怀,这种超越的精神高标出来。 要悲悯一切众生,要和光同尘。 所以我们居尘学道,首先要做到天理人情方面、道德人格方面要过得去,有这个基础才能谈我们念佛往生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印祖强调儒家文化的张扬和学习,这都是让我们在世间的善事和出世间的佛法当中达成一个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格局。 发布时间:2020-10-26 15:04:1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