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宏海法师: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内容: 问: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宏海法师答:忏悔法门是佛法的初门,也是佛弟子一直修的加行。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忏悔业障。 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 身为一个佛弟子如果没有惭愧心的话,就根本发不起忏悔的步骤。 因为你觉得根本无妨,所以就肆无忌惮。 惭和愧要分开来说。 惭是说,我做了坏事以后,自己心里过不去,就有了惭耻之心,这叫做惭。 愧是说,我做了这个事,自己感觉不对,别人知道以后指责我,我心中因此有了愧疚之心,这叫做愧。 惭愧是有差别的,于己有惭,于人有愧。 有这个心态了,你修行才有上道的因缘。 如果你连惭愧都没有,就没办法入道。 因为你没有惭愧心的话,就听不进劝告,心中满满的都自以为是,那就没办法被度化。 所以惭和愧又是七圣财中的两个。 出家人的袈裟又叫惭愧衣。 印光法师常署名叫做常惭。 这都是修道人应有的态度。 那什么叫做忏悔呢? 忏叫做陈露先罪。 就是我把自己造的恶业,今天借机赶紧向十方诸佛菩萨善知识坦陈发露出来,叫出罪。 我们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这就是忏。 什么叫做悔呢? 就是改往修来,从今以后再不造了。 《忏悔文》里面说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等等这些,发愿说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都要回向成就菩提,成就佛道。 这个就叫悔。 所以,忏悔细讲的话,也是两个心所。 这叫惭愧和忏悔。 当我们要想修忏悔的时候,首先你要生起惭愧心,这样你才会想到要修忏悔法,以及如何去做忏悔。 还要生起恐怖心。 因为我造了这个恶业,将来我要生到三途里边,要堕无间地狱,你感到害怕,这样才有反转的作用力,让你虔诚地去忏悔。 再就是要生厌离心。 为什么我要造这个恶业,因为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净的,有染污的。 我具足了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皆由无始贪嗔痴,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厌离心。 然后再发菩提心。 为什么要惭愧、要忏悔呢,我为了要成就道业。 要念报佛恩心,为了报佛之恩。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如法地发起忏悔。 忏悔能够消除罪障,能够遣除违缘,这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怎么忏悔呢? 一个是取相忏,就是见到佛的圣像,你去礼拜、去忏悔。 每拜一拜,都生惭愧忏悔心。 或者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弟子皆忏悔,这样拜下去。 还有一种作法忏。 比如说在僧团里边,你犯了过失,或者在戒律上有毁犯,那会作一些法。 作法就是按照佛制的规矩,圆满地完成这个秩序,大众成就你发的这个忏悔,出罪。 忏悔得清净。 最根本的一种叫无生忏。 我们现在基本上达不到。 所以最好的忏悔法,最根本的就是去拜佛。 拜佛最好能够见好相。 比如说拜着拜着,好像佛一下子给你现瑞,给你摩顶,或者梦里给你讲法等等诸如此类,那就说明你忏悔法修得清净了,已经忏悔,罪出了。 另外从因果受报方面来讲,你造恶业造得很猛烈,还生不起来惭愧忏悔心,那将来显现受报的时候也会很猛烈,足斤足两的受报。 如果我们造了些恶业,一直生惭愧心,特别难受,实际上这就是在遭受果报。 在这个受报的过程中,就消业了。 所以忏悔的心本身就是一种忏悔的过程。 就怕你盲目的修法,连悔过的心都没有了,这就很危险。 即使道心比较足的人也难免犯过失,犯了过失,只要能忏悔,将来恶业来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足斤足两了。 或者说只有因缘,不会正受果报了。 因果也是不可思议的。 有的同修道友,他犯过失,会不断地说:哎呀法师呀,我的心不清净,我又打妄想呀,我不能静下来念佛呀。 每天无边无际地抱怨。 我说,首先我们不能用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们才学了几天佛,马上就要一念不生没有烦恼,怎么可能呢。 在娑婆世界,人人都有烦恼,都会犯业障,还要造恶业。 那怎么办呢? 念佛。 念佛就是一种忏悔。 经典里面讲到了,诚心念佛一句,念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也是忏悔呀。 诵经也是忏悔。 再比如说,你毁坏了什么东西,那可以加倍地在三宝地做供养,或者去助印经书,弥补你造的恶业。 比如助印《十善业道经》,希望大家都造善业,这也是一种忏悔的方法。 你杀生了,就用放生去忏悔杀生的罪业,这都是忏悔。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有的人修行比较清净,会产生悔障。 什么是悔障呢? 就是他本来清清净净的修得很好,突然间犯了一个大过失,然后他就不能原谅自己,没完没了的悔过,弄得修行都进行不下去了。 这就成了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明白无生忏的原理,就是观罪性无生,没有善恶业的差别,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冤亲也是平等的,观罪性空。 我们以为这个是罪业,谁规定这个是罪业呢? 文殊菩萨就行过这个法。 原因是,有五百个菩萨已经得了宿命通,看见过去世自己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甚至是五逆重罪,就受不了自己了,悔恨难当,怎么也过不了这个坎。 于是文殊菩萨就跟释迦牟尼佛演了一出戏。 文殊菩萨拿着剑去砍释迦牟尼佛mdash;mdash;这个叫杀佛出佛身血,五逆重罪呀。 释迦牟尼佛就给他说:文殊文殊,你要害我,你要善害,不能恶害。 让他观谁为害者,谁为被害,就是观三轮体空,罪性无生。 这样一来,这五百个菩萨发现,虽然过去造了那么多的罪业,但罪性无生,马上就证了无生法忍。 我们很多同修也是这样。 他一件事情后悔挂碍得没办法了,你就给他讲,你不要太执着不放,过去心不可得,罪性本空。 一下子把盖子揭了,他的道业就增进了。 当然这个法是真正到了这个境界才能修。 你在没有过失的时候,不要以为干了坏事,再用这个方法想一下就过去了。 这样可不行。 发布时间:2020-09-16 15:02:2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