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集中国净土宗教义之大成 内容: 印光大师集中国净土宗教义之大成余池明降至近代,中国佛教包括净土宗衰颓之极,同时知识大开,历代祖师的著作都出现于世。 印光乘愿而来,应运而生,得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历代祖师的净土教义,集净土教之大成。 正如周孟由居士所赞:“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 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 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三百年来是指与明代莲池大师相比较而言。 实际上,大师的净土教义是集一千多年来历代净宗祖师之大成。 他继承了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注重因果和净土为归的思想。 慧远大师撰《三报论》和《明报应论》,阐明报通三世,因果不虚之事理。 驳斥局限现验和断灭论的邪见,也是发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的基础。 印光大师继承这一思想,阐明报通三世、转变由心的原理,从各个侧面阐明世间和出世间因果,作为佛法信仰的基石和转变世道人心,治国平天下的大权。 慧远大师在净土经典初传中国之时,就敏锐地发现,“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故身体力行修念佛三昧,定中三次见佛,验证净土经典真实不虚,发起莲社,共誓求生净土。 在净土宗一开宗之时,就显示诸行以净土为归的导向。 印光大师赞说“未见行愿,普导西去。 ”到了印光大师的时代,净土宗更如大海一样,成为诸宗的归宿。 大师阐明“念佛法门,包罗万象。 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 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 ”他继承净宗二祖善导大师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宗风,阐明持名一法最为契机。 他说“第十六观,又令恶业重者,直称名号。 由称名故,即得往生。 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末世行人,欲得现生决定往生者,可弗宝此持名一行哉。 ”信愿念佛之所以能够往生,是由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这就是善导大师一切善恶凡夫得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的思想。 印祖教依佛力,专称名号,至此昙鸾大师彰显的他力本愿和善导大师专修之旨得以大显于世。 印祖盛赞善导专杂二修之说,其利无穷。 他阐明净宗六祖永明大师禅净四料拣的微言大义,使人们明白佛教一大藏教的纲宗和出生死的捷径。 从大师文钞来看,在著述和讲演中,对永明大师禅净四料拣的讲解和阐释达八次之多,阐明禅净界限和佛力、自力的大小难易,普导末世众生抉择净土法门。 同时指出:“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 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念佛为正行,按照圆修的思想,诸善万行都可以摄入助行。 大师依照禅净四料拣的大纲形成了自己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的判教体系,概括历代以来的净土判教思想。 他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大师为人高洁严厉,他继承了净宗八祖莲池大师中正平实的道风,虽然通宗通教,却不谈玄说妙。 大师说:“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 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 ”大师“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 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 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 人无贵贱,均以此告。 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 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 ”大师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 戒杀放生,济孤利冥。 一如莲池大师。 他指出“云栖大师立法教人,皆从平实处著手。 依之修持,千稳万当。 断不至得少为足,著魔发狂。 ”大师手订灵岩山寺五条规约以老实念佛为核心。 教导弟子“专修净土,宜以莲池大师新定净土发愿文为主。 ”中国净土宗经过历代祖师大德的弘扬,逐渐形成信愿念佛为宗旨的净土主流。 到明末蕅益大师以佛眼佛智对千百年来作为日课的《佛说阿弥陀经》作了尽善尽美的阐释。 虽解小经,而三经要义无不包括。 印光大师赞为理事各臻其极,“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 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 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 ”印光大师全面继承历代净土教义精华,其中依照蕅益大师来弘扬尤多。 印光大师跟蕅益大师一样以净土法门统摄一代时教,他常说的净土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就来自蕅益大师。 在实际的弘法中完全依据《弥陀要解》所阐明的净宗教义体系,按照信、愿、行三法的架构来展开弘法。 《与徐福贤女士书》和《与陈锡周居士书》就是印光大师系统开示信、愿、行的代表作。 强调蕅益大师所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 ”印光大师以圆顿教理,阐明《大学》的关键“格物”的真正意思是格除自心的私欲。 撰《儒释一贯序》阐明:“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 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 ”同时大力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将儒家伦常之道摄归佛教人天善法。 这与蕅益大师以佛摄儒同一作略。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传为憨山大师再来,专弘净土。 其气分与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相类,其法语精华也都被印光大师吸收。 印光大师说:“光之文钞,文虽拙朴。 所述者皆佛祖成言,不过取其意而随机变通说之,岂光所杜撰乎哉。 ”诸如截流大师赞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龙树、智者阐净土,转轮王喻等都为印祖所引用。 截流大师所订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则已融入灵岩山寺念佛仪规。 《劝发菩提心文》是十一祖省庵大师的名著,印祖在刻印《安士全书》时附于其后。 赞扬省庵大师“其劝发菩提心文,堪与日月争光,虚空等寿。 ”刻印原本《净土十要》时,将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和《劝修净土诗》都收入附录和附本。 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大彻大悟、大开圆解,依照永明祖师,转而栖心净土,专修净土。 印祖赞“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 而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 ”又说“彻悟语录,洵为净宗最要开示。 倘在蕅益老人前,决定选入十要。 ”故印祖将彻悟语录收入《净土十要》附本,并在著述中常常引用,还在上海净业社进行过讲解。 印祖继承了彻祖对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阐发。 常引彻祖“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 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此理势所必然也”以破执理废事的邪见。 以上略述印祖对于历代祖师净土教义的继承和弘扬,足见大师教义乃集中国净土教义之大成。 正如徐蔚如居士所说:“凡所为文,皆从性海中自在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 ”“名言精理,语语根据大教,与从上祖师,如出一冶。 ”不仅此也,有大德赞扬印祖文钞为一部小藏经,换言之,印祖文钞乃集诸宗诸教教义精华之大成。 发布时间:2020-08-06 15:30: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