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内容: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经文:【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莫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如来不以具足相,意思就是说:如来心性是不生不灭的,那么是不是没有三十二相的庄严相啊? 就是否定佛的庄严的意思。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因为佛刚刚讲的都是无相嘛! 这一段世尊讲,要对因果负责,无相是讲本体,任何一个人都要对因果负责,不可以说断灭相,这一段就是不可以断灭,不能说:既然都是讲无生无灭,那么就不要做善了,也不要弘法,也不要利生了。 错! 统统要做,还是要行善、要救人,还是要这样做,因为因果嘛! 你不能说否定这个因果,佛为什么这么庄严? 就是修无量的福德嘛! 无量的善,世尊才这么庄严,要不然,每一个人貌相完全不一样。 各人造的因各人不同。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莫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不要这样讲喔! 释迦牟尼佛也不能说他没有庄严的三十二相喔,这个有修无量的福德善因,才有三十二相,你不能说:释迦牟尼佛讲不生不灭的空理,就否定了事相的因果,这是不对的。 你不要这样想,动这个念头说:如来是无相,不以具足诸相,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说诸法断灭。】把笔拿起来,“诸法断灭”,就是坏因果缘起法,叫作断灭相。 也就是没有因果了,你做善事,无善;做恶,也无恶;也没有果报,糟糕了,这个就完蛋了,这个就是外道见。 断灭就是坏缘起因果法,叫作断灭见。 弄到这个就完了! 世尊一直讲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那么在事相上也不管善了,也不管恶了,错了! 善恶统统有因果。 所以,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如果你做这种念头,如果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就是无因无果,无善无恶,完了!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说断灭相。】把笔拿起来,写六个字:因果仍然存在,因果一定存在的。 于法不说断灭相,对这个法一定要对因果负责的,叫作因果仍然存在的。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者。 佛恐须菩提落断灭见。 是故令离两边。 然性含万法。 本自具足。 应用遍知。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去来自由。 无所罣碍。 此法上至诸佛。 下至含识。 本无欠少。】每一个人都存在,【是名具足相也。】 【说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者。 诸法性空。 空寂是常。】空寂就是一片寂静,当下就是永恒,【是故不断不灭。】不能说没有这个因果,不可以的。 【若作念云。 无相而有道心者。 是断一切行。 灭一切法。 此非中道也。 又云。 若作有相观。 即是一边见。 若不作有相观。 即是断灭法。】 所以,佛法很难,说这个也不对,搞那个也不对,搞来搞去,众生不是左边就是右边,不是有就是无嘛! 佛法统统不是,也统统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若作有相观,就是一边,清净自性是无相的,你作有相观,就不通达清净自性。 若不作“有相观”,就是因果缘起的法则,就是断灭法呀! 所以,你观想佛像,还是有因果的,你心清净,有这个心清净的因,将来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果,因果还是不可以断灭的。 修净土法门,念佛就是成佛的因,在因果法则就是这样子。 知道吗? 不能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错了! “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啊! ”凡所有相虽然皆是虚妄,但是,凡所有相,悟到,统统是实相,实相就是不坏因果,无相无不相嘛! 所以,要对因果负责。 【故知真如法性。 不是有。 不是无。 湛然不动。 观与不观。 皆是生灭。 故云莫作是念也。】 【于法不说断灭相者。 见性之人。 自当穷究此理。】 此段为六祖讲的,严重的误解佛法,【若人空心静坐。】这一句是六祖讲的,如果有人空心静坐,什么都不想,跑去静坐。 【百无所思。 以为究竟。】什么都不想,认为这个就是修行,这个就是佛。 错了! 佛就是要继续造作,一定要好好的修善,同时无所著,该做的事还是要做,佛法就是这样。 以一颗清净心,无所住的心,无所著的心,该吃饭就是吃饭,该睡觉就是睡觉,该上班就是上班,为人父母,就应该尽父母的责任,做法师的有法师的责任、义务,该怎么做就是应该怎么做,还是要积极度众生,还是要积极行善,但是,内心无所著。 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就认为这个叫做佛,错了! 【即著空相断灭诸法。】 发布时间:2020-07-05 15:20:0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