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喜法师:松石尚懂圣贤义 今人何必输古人 内容: 松石尚懂圣贤义 今人何必输古人 ——山东济南丽山大厦开示2011、06、13对联:奇松尔日犹回向 诡石何心忽点头这幅对联是乾隆皇帝亲自作、亲笔写的,里面隐藏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奇松回头”,一个是“顽石点头”。 上联“奇松尔日犹回向”是指:唐朝的玄奘法师“唐僧”去西天取经之前,弟子们看到师父一个人要长途跋涉到印度去取经,心里很不舍得师父,临走时弟子问:师父,您何时才能回来啊? 玄奘法师指着旁边一棵松树说:你们看这棵松树,现在它的树枝是往西边长的,什么时候这树枝它往东边长了,那时候我就回来了。 乾隆皇帝在这里暗用了“奇松”这个典故,表明无情的松树也能感知圣人的行为,圣人西行它就往西,圣人东归它也回头向东,你说厉害吧? 下联“诡石何心忽点头”也有一个典故: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位道生法师是鸠摩罗什的高足,早年精研般若,后来弘扬涅槃。 他读6卷《泥洹经》时,对“除一阐提,皆有佛性”这一句产生了疑惑,道生法师的佛学造诣非常深厚,他想:按照佛教的教义推理,一切含生都有涅槃正因,一阐提也是含生之类,怎么会没有佛性呢? 大概是《泥洹经》没有译全,致使文义有损吧? 于是道生法师便在大众中宣讲他独到的见解:“阐提之人皆得成佛”。 此论一出,引起了众僧徒的惶恐和反对,大家要道生法师拿出佛经的依据来。 当时大本的《涅槃经》还没有传入中国,道生法师一时也拿不出佛的经典来做依据。 于是大家一致认为道生是离经叛道,不守祖训,他们召集僧徒大会宣布,将他逐出僧团。 道生法师被逐之后,去到现在的苏州虎丘山隐居起来,他搬来许多石头竖在自己的周围作听众,闲来无事便对石头说法,说一阐提也有佛性的道理,说到精彩之处石头也都点头,于是便有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 乾隆皇帝的这个下联里就暗含了这个典故,乾隆皇帝这副对联作得非常好,太绝了。 今天在灵岩寺的时候我也这么说,草木无情尚能通达圣贤之心,尚能领会诸佛菩萨的心意。 而我们现在的人讲起来是“人非草木”,但有时候真的连草木还不如啊,把孔夫子劈了,把佛庙拆了。 今天有居士给我介绍说,那个千佛殿文革的时候,因为那里做了空军的弹药库,有重兵把守没人敢进去,红卫兵也不敢进去,才没被破坏,其它的地方都被砸了,被破坏了。 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成了世界文化的遗产,被全人类所尊崇、所尊敬,这说明它本身就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些雕塑本身的艺术造诣让人叹为观止。 你看,那罗汉所表现出的种种神情,神情里所蕴含的内涵更是博大精深。 我们说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佛法里点点滴滴都是宝啊! 且不说佛教内在的核心理论,就是外在的形象都是这么殊胜,让见者赞叹不已。 乾隆皇帝的这幅对联,我们现在再来看,真的要汗颜啊,我们现在的人还比不过那个松树,比不过那个顽石呢,松树尚能追随圣贤往西往东;顽石亦能感动点头,而我们呢? 看看我们现在,所谓21世纪我们都在追求什么? 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拜金主义思潮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严重迷失在物质享受里面,那里还管什么古道圣贤啊? 那个十三碑,每一碑都由皇帝亲自下诏刻写的,现在游人看看:这是皇帝老爷写的,干嘛?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他是不管的。 乾隆帝一生八次来孔庙朝拜,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向导,他的皇宫金銮殿里也有一副对联:为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是最高的,皇帝只是一个道统的维护者,上有江山社稷,下有黎民百姓,他只是社会秩序的一个维护者,所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不管谁做皇帝,都不敢违背孔夫子这种为天为民的思想。 因为什么? 治国不能没有圣贤之道,做人不能没有圣贤理想,没有圣贤理想的人肯定是小人,那就糟糕了嘛。 今天,我们在灵岩寺读了这副对联,我这个心里面真是这样想的,我们佛教徒要好好地去学习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然后自我鞭策,自我鼓励。 我们人类是最有灵性的,我每次说法,大家都摆放供养了很多鲜花,看着这些花我常常会想:你都能开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花开见佛悟无生”呢? 我常常这样想,真的。 今天看到乾隆皇帝的这副对联,我觉得,哎呀真是太妙了! 我们要读出里面的内涵,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希望我们大家相互勉励,不退道心,早成菩提! 阿弥陀佛文字听写:索姆 整理编辑:慧照 发布时间:2020-05-20 15:20:1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