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对环保的认识 内容: 文│释慈圆我小时候 生活在农村。 那时,农村里没有公共垃圾堆,每家便在房后挖一个小坑,家里的垃圾就堆在这个坑里,满了就挑到地里当肥料。 那时候的垃圾,包括菜皮、草木灰以及扫地的灰尘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的垃圾再也不能“自我消化”了。 为什么呢? 因为品种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厨余垃圾、旧日用品、淘汰的电子产品、一次性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数不清的品种。 这些东西被扔到垃圾堆后,最终“落户”到哪里去呢?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这几年看到新闻我才明白,垃圾最后会进到垃圾填埋场,等堆到不能堆了,就在上面用一层膜把它封起来,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死地”。 或者,把垃圾倾倒在大海里,让海里的鱼去吃垃圾。 环保是一个很沉重的问题。 人类为环保做了很多工作,可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一方面, 大力提倡环保,采取各种措施;另一方面,又致力发展经济,鼓励消费。 一般民众也很少关心环保问题,因为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 雾霾不是我造成的,水源污染也不是我造成的,我该干嘛干嘛。 这真的是一条不归之路! 环境问题终将毁灭人类,但人类究竟何时毁灭,谁也不知道。 导师根据佛教理念,总结出五点从根本上改变环境的方法:一、克服欲望和贪婪;二、纠正幸福的观念;三、改变生活的方式;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五、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五点令我恍然大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病了,所以把地球弄病了;要把地球的病治好,就要先将每个人的病治好。 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 这是对欲望的正向疏导,而欲望的底线就是道德。 对于环保来说,它的底线就是“知足”。 知足常乐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优良传统,知足者不仅常乐,而且内心清净少欲。 所以,克服欲望和贪婪,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追求幸福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但如果追求的方向错了,其结果也会与初衷相违背。 幸福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真诚的友谊和纯洁的情感。 幸福还建立在世界和平、环境优美的基础上——弥漫的硝烟里,荒凉的沙漠里,恶臭的河流旁,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节俭是中国人的美德,可短短几十年,人们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把这种美德丢失殆尽。 人们以铺张浪费的方式,享受生活,炫耀财富,为了生活中的方便,使用一次性产品和无法降解的塑料用品。 如果能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环保问题将大大改善。 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母亲,几千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所以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而是无所忌惮地破坏自然,索求无度,最终,我们将无法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对大自然要有感恩心、尊重心和爱心。 心是行为的根源,只有对自然有良好的心态,我们才会善待自然,注重环保。 环保是每个人的事,不只是国家的事,也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因为,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从现在开始,我要以这五点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自己的环保行为是否合格,从心念发起,从小事做起。 发布时间:2020-04-01 17:58: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