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经行中看到自己 内容: 夕阳下的西园。 当周围都静下来,我们与最美好的自己相遇,以玄奘广场为起点,一步一步。 此刻当下,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经行。 这是从4月开始,常住义工的新功课。 虽然刚开始有不得不做的被动,现在却越来越喜欢了,这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什么在西园有经行? 导师开示:“我们对《一条道路,九种禅修》的落实,要从经行开始。 这不仅是在训练一种用心习惯,也是在培养一种用心能力。 有了这样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每个当下都知道怎么用心。 ”导师为大家设置了三项禅修内容:正念为食、经行、八段锦动中禅。 从那以后,只要在西园能够抽出时间,导师就会带大家过堂、经行和做八段锦。 我真的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我不做不也是在修行吗? 导师有段开示让我陷入了深思:“通过三级修学,粗的烦恼减少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我们内心还是有很多细的烦恼。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在修行上是无力的,不是很有力量,甚至是不稳定的,一阵一阵的,忽然清楚,忽然不清楚等等,各种现象都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心疏于管理训练,心在无明的状态,内在观照力培养不足。 反观自身,发现导师说的这些问题,不就是我当下的问题? 而且是我当下真的觉得难以突破的问题。 如果不能突破,可能就卡在那里了。 虽然花时间了,还是将此身无益弃舍,岂不悲哀!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行,有几个感受,分享给大家,愿菩提共进! 1.平时就是在凡夫心的状态虽然导师说禅修是培养自己的觉知力和专注力,自己也一直在用功,但初期看不到效果。 记得有一天,从早上4点半忙到经行时,觉得比较累就不想参加了,又觉得经行是功课还是参加了。 经行的过程中,却逐渐发现自己的心安定了下来,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这时才发现,累其实并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因为心在事上、在自我上,因凡夫心的状态而导致的。 之后,我注意观察,每次经行和用斋后,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同时也看到自己平时心理的可怕,平时觉得在利他行中不停息,好像就行了,但如果不改变原来的用心习惯,还是不能从轮回的轨道中走出来。 而经行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2.看清生命中的串习随着训练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明的串习中。 比如吃东西时,95%以上只用了右边牙齿,而这之前一直是没有察觉到的,就好比不知道平时先迈哪只脚,怎么用力一样。 当我想改变这种进食的习惯,发现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像进入设置好的程序一样,会自动使用右侧牙齿。 此时体验到修行之难,也看到自己在无始生命中形成了很多串习,生活的串习,用心的串习,贪的串习,嗔的串习。 烦恼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让我不得自主。 因看不清楚,而不断重复壮大。 而经行给了我一个看到和改变的机会。 3.不跟随烦恼走经行时发现自己虽然在路上,心却经常飘了几圈。 比如突然一只猫走出来,或者是一个声音,路边一堆垃圾等,心马上会跟着跑开。 有时候会觉得,这种训练好像也很辛苦。 直到在一次工作中面对别人的批评时,自己的心忽然只是在听着,才发现这种训练的好处。 当别人把烦恼呈现出来的时候,你的心不是直接用烦恼对他,或跟着跑,而是能够不受影响。 只有不受影响,才能转化为以慈悲来对待,不让彼此的烦恼升级。 经行让我看到了这种心行的重要和在日常生活中修习正念的一贯性。 4.培养专注专注是一种能力,非常重要的能力。 每天经行,虽然外面的环境和温度都不一样,却培养了一种定的能力。 每天用斋都是不同的人行堂,有一次进斋堂,看到行堂的人员出了些纰漏,觉得像要等一会的样子,那一刻内心突然宁静下来,“等待也是一种修行”,内心就那么安住在当下。 不会觉得你应该怎么样啊,怎么没做好。 不在这样的心态中,而是专注一境。 当这种能力培养后,自己在修学中也容易养成安定的习惯。 这时会发现,安住的修习对修行很重要,就像《略论》中说的一样:“念诵苦行等,虽常时修习,心余散乱者,佛说为无义。 ”“盖谓意于余散乱之一切善行,其果皆微小故。 ”而经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专注力的机会。 5.修学是经行的基础导师也开示,是不是培养正知正念就可以了呢? 其实这只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功课。 导师每次经行前都会开示,感觉聆听开示后内心的妄想会沉静下来,在经行中对治小烦恼就比较容易。 如果没有这个对治,经行中妄想连天。 就像《略论》说的一样:“如是成已,随欲修止修观,但稍作意,不假多功,即可成就。 ” 自己的收获虽然很微小,还是想分享给大家。 我也相信导师的一段话:“我们不要以为这种用心很平常,也感觉不到它有多大威力。 事实上,这种积累非常重要。 有一分正念,就有一分自在。 假以时日,随着正知正念的力量不断增长,生命将越来越自在。 ”一起用心经行,不可错过! 发布时间:2020-04-01 17:44: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