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内容: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 起初学道于成都唐公。 二、年二十四 荆州剃度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 三、谨遵师命 衡山受戒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 四、求法慧日 专修念佛闻慧日法师(慈慜三藏)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 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 大师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 五、衡山西南 建弥陀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归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 六、心无所虑 精苦修道大师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 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 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羸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七、精进念佛 圣境常现由于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于是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八、照公定中 见师侍佛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 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九、道俗崇敬 施金盖寺远近道俗亦闻承远大师的德业,前来亲近乞教。 大众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 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 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 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 十、大师巧传 弥陀佛名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 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 十一、代宗尊崇 顶礼有加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十二、化业圆满 安详示寂承远大师一生投注念佛实践,不图著作,坚持戒行,专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就一代祖师的特有风范。 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净土》杂志2017年第3期 文/任新宇 发布时间:2018-04-29 20:40: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