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内容: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僧与三位大德的经验作出的。 福建省有位妙智长老,专修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2003年去世,世寿106岁,数年后开缸,成就肉身舍利。 本人有幸为之安座。 他105岁时,还赴六省朝圣。 他倡导:1、三勤:脑勤、手勤、脚勤。 2、三静:静心、静气、静行。 3、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 4、三乐:乐于助人、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虚云大师是近现代最传奇的僧人,他自撰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大师承袭禅门五宗法脉,为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荣任名誉会长,1959年去世,世寿120岁。 他倡导:三不足! 其完整的开示如下: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 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 不足食,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 不足衣,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 不足睡,睡取调倦,不宜久睡。 盖久睡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本焕长老,2012年去世,世寿106岁! 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长老强调:要想身体好,顿顿八分饱,粗茶淡饭有益健康,大荤大肉有损寿命。 别有特色的是长老的规律生活作息。 他说:我早晨4点18分起床,中午12点休息,午后1点48分起床,晚上9点睡觉,这就是一天的生活,坚持几十年了。 赵朴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佛学家。 2000年离世,享年93岁。 92岁时,赵朴初写了篇《宽心谣》,曰: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赵朴初还信奉一条: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淫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 这是蕅益禅师《灵峰宗论》上的观点。 所以,他曾诗曰: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 以此描述那十年的困难时期。 前人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就与此意暗合。 南怀瑾,2012年去世,享年95岁,中国传统文化巨匠,禅学大师。 他的养生之道,以他的话说:1、微薄清淡,少吃多餐。 2、白天正午时要睡,夜晚正子时要睡。 3、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畅则病消。 4、所谓吃素、吃斋,就是斋心、素心。 5、忘掉身体,忘掉自己,忘掉寿命,忘记时空,越刻意求寿,越把身体搞糟。 梁漱溟,1988年去世,享年95岁,为佛学大师。 自言前生是和尚。 他的延生秘诀则是:1、少吃多动。 2、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3、情贵淡,气贵和。 为此,有位何止米撰文,解析僧人高寿十秘,谓之:1、慈悲为怀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2、素食文化低热量的清淡饮食。 3、禅茶一味清火降脂的益寿饮品。 4、农禅并举一张一弛的禅院生活。 5、晨钟暮鼓有规律的作息制度。 6、六和共住和谐的生活圈子。 7、深山古寺优良的居住环境。 8、人天师表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 9、心无挂碍与世无争的空灵心性。 10、习书作画养神静气的业余爱好。 我想,何文所析,不无道理。 佛教的养生之道,就如佛教的法门,八万四千也,岂此短文可以叙完。 在此,我要写的最末一句,便是:我们应记住诸佛之中,有尊消灾延寿药师佛。 健康欠佳时,念念吧! 健康时,不妨也念念吧。 发布时间:2018-04-26 19:39: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