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永明延寿禅师:根机不等所见不同 内容: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卷第二十四夫成佛本理,但是一心者,云何更立文殊、普贤行位之因,释迦弥勒名号之果,乃至十方诸佛国土,神通变现种种法门? 答:此是无名位之名位,无因果之因果。 是心作因,是心成果。 是心标名,是心立位。 《普贤观经》云:“大乘因者,即是实相。 大乘果者,亦是实相。 ”《释论》云:“初观实相名因,观竟名果。 ”故知,初、后皆心,因、果同证。 只为根机莫等,所见不同。 若以一法逗机,终不齐成解脱,须各各示现,引物归心。 虽开种种之名,皆是一心之义。 若违自心,取外佛相胜妙之境,则是颠倒。 所以《华严经》颂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复不能知最胜法。 ”又颂云:“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云何不见佛? 一为不识自心;二为不明隐显。 何者? 众生之因,隐于本觉。 诸佛之果,显于法身。 因隐之本觉,是果显之法身。 果能成因,则佛之众生。 果显之法身,是因隐之本觉。 因能办果,则众生之佛。 故云:凡圣交彻,理事相含矣! 所云:释迦牟尼者,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 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 寂默者,即心体本寂,动静不干,故号释迦牟尼。 觉此名佛。 弥勒者,此云慈氏,即是一心真实之慈,以心不守自性,任物卷舒,应现无方,成无缘化,故称慈氏。 阿弥陀者,此云无量寿,即如理为命,以一心真如,性无尽故,乃曰无量寿。 阿閦者,此云不动,即一心妙性,湛然不动,妙觉位不能增,无明地不能减,故称不动。 如三藏勒那云:“遍入法界礼者,良由行者,想观自己身、心等法,从本已来不离法界诸佛身外,亦不在诸佛身内。 亦不在我外,亦不在我内。 自性平等,本无增减。 “今礼一佛、遍通诸佛,所有三乘位地无漏。 我身既遍,随佛亦遍,乃至法界,空、有二境,依、正两报,庄严供具,随缘遍满,不离法界,随心无碍,并荐供养,随喜顶礼。 “如一室中悬百千镜,有人观镜,镜皆像现。 佛身清净,明逾彼镜,递相涉入,镜无不照,影无不现。 此则摄他为总,入他为别。 “一身既尔,乃至一切法界,凡圣之身,供养之具,皆助随喜,悉同供养。 既知我身在佛身内,如何颠倒妄造邪业,不生愧耻。 “又,诸佛德用既齐,名号亦等,随称何名,名无不尽。 如称一阿弥陀佛名,礼召一切诸佛,无不周备。 西天云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 “设一切佛不化众生,但一佛化生,即功归法界。 法界德用遍周,是名遍入法界礼也。 ”《楞伽经》云:“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 云何四等? 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 ’”云何等义? 所谓同一名字、同一梵声、同一乘门、同一真体,乃至同一心、同一智、同一觉、同一道。 如鸯崛摩罗与文殊师利,共游十方,所见十方诸佛。 彼佛,皆称释迦佛者,即我身是。 又《法华经》明:十方诸佛,皆是释迦分身,则阿閦、弥陀,悉本师矣! 本师,即我心矣。 释云:“非独弥陀、阿閦,十方诸佛,皆我本师,海印顿现。 且法华分身,有多净土,如来何不指己净土,而令别往弥陀、妙喜,思之! 故知,贤首、弥陀等,皆本师矣! 复何怪哉! “言贤首者,即寿量品中,过百万阿僧祇刹、最后胜莲华世界之如来也。 经中偈云:‘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其中。 ’若此不是叹本师者,说他如来在他国土,为何用耶! “且如总持教中,亦说三十七尊,皆遮那一佛所现。 谓毘卢遮那如来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 从四智流,言四如来,谓:“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 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如来。 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 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毘卢遮那如来。 “言三十七者,五方如来,各有四大菩萨在于左右,复成二十。 “谓中方毘卢遮那如来四大菩萨者:一、金刚波罗蜜菩萨。 二、宝波罗蜜菩萨。 三、法波罗蜜菩萨。 四、羯磨波罗蜜菩萨。 “东方阿閦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萨埵菩萨。 二、金刚王菩萨。 三、金刚爱菩萨。 四、金刚善哉菩萨。 “南方宝生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宝。 二、金刚威光。 三、金刚幢。 四、金刚笑。 “西方无量寿如来,亦名观自在王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法。 二、金刚剑。 三、金刚因。 四、金刚利。 “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业。 二、金刚法。 三、金刚药叉。 四、金刚拳。 “已有二十五及四摄八供养,故三十七。 “言四摄者,即钩、索、锁、铃。 八供养者,即烧、散、灯、涂、华、鬘、歌、舞。 皆上有金刚,下有菩萨。 然此三十七尊,各有种子,皆是本师,智用流出,与今华严经中海印顿现,大意同也。 ”——摘录自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卷第二十四 发布时间:2018-02-09 19:04:4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