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皈依三宝 三作三不作 你身体力行了吗? 内容: 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本期推出“敬修皈依”系列之一《皈依三宝的别学》,探讨如何皈依三宝,三种应学,三种不应学,培养我们对三宝的恭敬心、虔诚的心。 恭敬心、虔诚的心培养起来了,我们内心就有一种力量。 佛言祖语:凡夫积善法,恭敬于三宝。 身坏命终时,资神心安乐。 ——《杂阿含经》卷五十学诚法师法语: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就要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皈依三宝,有三种应该学,有三种不应该学。 皈依三宝,三作三不作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就要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 皈依三宝,有三种应该学,有三种不应该学。 “若皈依三宝,是谓正近事。 终不应皈依,诸余天神等。 皈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 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 ”这个是三种遮止。 “皈依三宝,是谓正近事”,优婆塞、优婆夷,成了佛弟子,先三种不应作,然后三种应作;先三种不应学,然后三种应学。 这两个偈颂是谈了三种不应学。 哪三种呢? 第一种就是“不皈依诸天”。 皈依佛,不皈依诸天。 “终不应皈依,诸余天神等。 ”不皈依诸天、神等等,就是皈依佛宝。 也就是说,你今天要受皈依,首先你心里要想清楚,我要皈依佛,就不能皈依别的教主。 在印度,有大自在天啊、梵天啊等等这些天神,现在呢,有各种各样的宗教。 各种宗教都有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主。 你不能说,我现在信基督教,我现在也信佛教,这就说明我们人的信仰不虔诚。 你信佛教,你就不能信别的教。 但你可以跟别的教的教徒做朋友。 这是两回事。 做朋友是可以,但是不能皈依别的教的教主。 所以我们要皈依的同修,首先要想清楚,现在就是皈依佛,其他的一切天神、一切神都不皈依了。 不是说我现在不皈依,以后也不皈依,一辈子都不皈依,就皈依佛,永远不变。 第二个是皈依法。 皈依法,应离杀害心。 对于有情众生,要舍离杀害的心、损恼的心。 “损恼杀害诸有情”,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法在所有的众生份上来体现。 佛法要利益所有的众生,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想,我要舍离损恼有情的心,那么就不叫做皈依法。 什么叫做皈依法? 反过来说,就是你不能有这种起心动念,要去损人、去害人。 不仅是人,诸有情,蚂蚁、苍蝇、蟑螂啊等等。 这种心,都不能有,才能够长养我们人的慈悲心。 如果说,我们一边皈依法,一边我们没有这种“舍离损恼诸有情的心”,就不是皈依法。 “皈依僧,与诸外道不应共住。 ”与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不共住,你共住,就会受他的影响。 我们常常讲,要亲近三宝,你亲近三宝,我们这个功德才能增长。 有些人说,我是居士,自己学就可以。 这个居士自己学,你功德没有那么大,能量没有那么大,肯定不一样的。 居士三五个人,十个八个可以。 超过三十个、五十个,你就很难学,肯定学不下去。 三十个、五十个,一百个、两百个,你都会乱成一团糟。 是不是? 不要说,社会上面的居士,住在庙里面的居士,你天天学,都会有很多的问题,烦恼都调不过来,内心都对立。 跟社会上面的人,大家这个心跟心是很远的,表面客客气气,其实说的话都不搭杠的事情,各说各的。 学什么法? 反正大家你好我好,就是客气,反正一个礼拜聚一次,就等于聊聊天一样,聊完了回去了,很有受益。 如果说你有什么问题、什么毛病,他肯定非常不高兴,人的行为改不过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皈依,它是有标准的。 不是遮止这三种不应该学的,就不符合皈依的要求,《广论》里面是这么说的。 我们很多个人的想法,它不代表这个佛法的标准。 你个人可以说我这么理解,这是你个人的理解,不是经论里边的要求。 你个人的理解跟经论里边的要求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遮止三种不应该学的。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10月北京龙泉寺开示《敬修皈依》 发布时间:2018-01-31 16:18: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