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内容: 佛法就是解脱法。 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 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 脱苦。 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 ’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得到称心满意的工作机会? 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 要不要生个把有出息的孩子? ’他说:‘假如做得到的话,通通都要。 ’我说:‘那么你想要什么,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随心所欲,都能得到呢? ’他说:‘当然不能,我还没有成仙哩! ’我说:‘对了,你要高薪高职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 ’他说:‘要。 ’我说:‘努力是否辛苦? ’他说:‘当然。 ’我说:‘你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 ’他说:‘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够味,经过千辛万苦追到才能回味无穷。 ’我说:‘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 ’他说:‘现在已经追到了,辛苦已经过去了。 ’我问:‘你太太生了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呢? 抚养不易,教养尤难,对吗? ’他说:‘是的,没有做父母之前,不会知道父母的辛劳,教养孩子是件苦事,总括来说,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 不过,孩子也为我们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呀! ’我说:‘你讲来讲去,还是苦时多、乐时少。 ’请问诸位:‘你们苦不苦啊? ’合理的苦不是坏事,只要我们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锻炼,菊花傲霜,梅花耐雪。 受苦的代价,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类:1. 生活的苦,2. 心念的苦,3. 无知的苦。 1. 以修善积德,解脱生活的贫病之苦佛法教我们修善积德,多做好事,结果可以大富大贵、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眷属和乐、受人爱戴、诸事顺利。 这就离开了身体病痛,也离开了夫妻吵架、儿女不孝顺、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轻视、得不到帮助等的苦楚。 请问诸位,你们之中,哪一位的家里,从来没有吵过架的,请举手(结果无人举手)。 又请问,俗语说:‘家家有一本什么难念的经? ’是不是《阿弥陀经》、《金刚经》或是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呢? 我希望你们家家都念《阿弥陀经》、《金刚经》、《普门品》,那么,那本难念的经就会容易念得多了。 2. 以修行禅定,解脱心念的烦恼之苦我们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 昨天在多伦多大学演讲后,有位西方人问我:‘无法让生活步调走上有纪律的人,能不能从佛法得到帮助? ’我说这是通常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问题。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应该做的,他却做了再做;不应该想的,他却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时候能控制不去做,却不能控制不去想。 失恋者、失眠者,最能体验这种痛苦。 嗜酒、嗜烟、嗜偷盗、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会有这种心不由己的痛苦经验。 最近我去访问一位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时,他招待我到他的家里用茶点。 他患有相当严重的糖尿病,但当他太太离座他去时,他便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两口就吃完了。 我问他:‘你明明知道它对你的健康有害,为什么还要吃它呢? ’他说:‘我知道,可是还是很想吃,没有办法。 ’他又解释给我听:‘你可知道? 有时候糖尿病患者,没有糖分补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们大概多是这种人吧? 当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对不对? 做爸爸的有没有做一些不让小孩子知道的事? 应该让小孩子对爸爸有一个好印象,对吗? 可是你绝对不是你孩子印象中那样的好爸爸。 因为你的心不受控制,无法不受外境的诱惑。 这必须用禅定的修行法来帮助你,使你从种种的诱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脱。 3. 以修行智慧,解脱愚痴之苦佛说,三界众生是可怜悯者!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什么? 不知道他们生活是为了什么? 更不知道将来究竟变成什么? 不仅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何处去,即使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也浑浑噩噩、迷迷茫茫。 强者巧取豪夺,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获得如此果? 现在造作种种因,又将获得什么果? 他们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愿接受,所以说众生是愚痴的、刚强的。 愚痴者承认愚痴,尚不算坏;聪明人不以为自己愚痴,则更加可怜了。 聪明人所知者是知识,知识却不等于智慧,凡有自我中心作依据的任何知识,都不是智慧。 知识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这些虽是对于自身所持学问及见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却是一种坚固的执着心态。 既有所执着,便远离了智慧。 知识可用学习、训练、研究及生活的经验而得;智慧则是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人我爱 、嗔等的烦恼之时,所产生的直接观点,但也完全不同于直觉的反应。 直觉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智慧则青是青、红是红、黑是黑、白是白,历历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起来,故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 无我、无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领域。 发布时间:2014-02-16 07:11:3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