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间法也离不开恭敬 内容: 佛法的利益从恭敬里面求,没有恭敬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世间法也离不开恭敬,学一门技术,比如木工、泥匠,都要拜师。 三年学徒的生涯,师父怎么说徒弟就得怎么干,恭恭敬敬。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国文化叫尊师重道。 尊敬师父、尊敬老师,就是尊重“道”,因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 古人为了尊重师道,《周易》有个蒙卦: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 就是说是学生来求老师的,不远千里来登门求学的,不是老师要到你家门口去教的。 为什么? 这叫尊师重道。 只闻来学,不闻往教。 不能前往去教,应该是他要登门,负笈求学。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有礼的精神——敬。 中国“三礼”中的《礼记·曲礼》中曰:毋不敬。 所以礼的精神是体现恭敬。 一个人把恭敬心体现出来了,实际上就是佛心的一种表现,是明德的一种表现。 在传统社会,家庭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在家庭父母要教小孩恭敬老师;在学校,老师会教育小孩在家里要孝顺父母。 相互做这种教化。 因为父母不可能教小孩:你要天天孝顺我! 他不能这样的教,一定是别人,老师去教。 所以自古以来叫易子而教,就是子女有时候很难教,要让别人去教,易子而教。 这有个深刻的道理在里面,因为教育里要责善(劝勉从善)的,就是如果有人做不到善的标准,就要用种种的方法,或呵斥或惩罚,这些都是让他改好的一个必要手段。 所以古人有时候,小孩不听话是可以打的,叫做三天不打,上屋揭瓦,他太顽劣了,有时候要用惩罚的手段。 这个惩罚的手段是出于慈悲心,不能纵容孩子学坏。 但是让父母做这种教育,却很难。 为什么? 因为父母跟小孩是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责善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破坏这种血缘关系。 所以为了维护这样的一个天然伦常的血缘关系,就将子女交给他人去教,把权力授给老师,老师可以责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 那么反过来,家长一定会教小孩对老师要恭敬。 这样一来,一种恭敬教化的功能就会产生。 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是要把这棵树让他长直,让他成才的。 发布时间:2018-01-02 20:03: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