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诵经一卷比诵经千卷更灵验? 内容: 修行路上(图源:网络)南宋时的有朋法师,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 参拜于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地叩问请教,后来完全地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道法。 有朋住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 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未听闻的讲经。 ’于是恭敬地问讯礼拜然后才离去。 当时有一位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薛氏,她的媳妇早死,时常现形在家中,家人于是为媳妇斋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经》。 并请有朋演说经典的要旨。 结果死去的媳妇藉著别人的口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现今已经得解脱了。 ’公公问:‘我们请了千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 ’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 ’后来,有朋法师又迁到能仁寺。 晚年住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屋内,请门下的修行者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时,命令大众称念佛名,然后留下偈颂而坐化往生。 (选自《佛祖统纪》)评:天衣寺的持法师,是一个有道高僧,也是当时佛教界德望最高的人,讲经法师,若无真修实证,断难得到他的赞美! 有朋法师的事迹,足以证明,明经要旨,依义起修,随修证理,为自为他,才能具获佛经的殊胜利益。 假如于佛经既没有解行证的功夫,又不能三业清净的一心一意(心无杂念)持诵,只是牙牙学语般,有口无心的念念,自然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怎样才是三业清净呢? 第一、平时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或修净业,或修其它法门外,在诵经前,沐浴更衣,漱口净手,然后静坐片刻,涤除妄念。 第二、或端身正坐,或跪在佛前,凝视经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朗朗而读,句句分明,字字清楚,换句话即是,口里念得清楚明白,耳朵听得明白清楚。 这样自有事半工倍之效,读经的人不可不切实注意。 发布时间:2017-12-20 17:59: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