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拳拳之心报亲恩 内容: 在我多次邀请和恳求下,爸爸妈妈终于愿意从诸多的大小事中抽出身,来无锡小住十天。 故而,近期,我把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父母。 转眼间,父母快70了。 当我看到父母近乎全白的头发,总会感到岁月蹉跎和人生苦短。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恩情,比山重,比海深,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但我觉得,在我当妈妈前,我跟父母之间还只停留在天然的亲情上。 当了妈妈后,我才深刻体会到父母生养我们姐弟仨人的不易。 更何况,当时的条件那么艰难困苦。 每当想起爸爸妈妈的操劳和受过的苦,满心的疼和感恩,脸上总有热泪划过。 修习佛法后,知道“一世父母多世情”,我对父母的眷眷恩情理解得更深刻和豁然,拳拳报亲恩的心也更迫切与深沉。 回首与父母相处的往事,愧疚之心不能释怀,也常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 以前,我很想好好疼爱他们,自己没有吃过、用过的,都想让他们去享受。 但是,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份孝心,往往结果不“和乐”:给他们买衣服,不穿,我生气;买吃的,留着不吃,我心生烦恼;给钱,不花,存起来,说留给我们,我便跟父母吵架;我给他们买的东西,他们不喜欢,埋怨我瞎花钱,我满腹委屈。 我的一片孝心你们怎么就不理解呢? 很多时候独自哭泣,感叹自己的孝心无落地之处……这样的事实在不少,似乎,越孝越受伤。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学佛后,我终于明白,是自己智慧不够,有“孝”无“顺”。 说白了,就是强迫他们牺牲自己的感受来接受迎合我的“孝心”。 我缺乏的不是“孝心”,而是缺少成全自己“孝心”的“智慧”。 如果心被智慧填满,就能成全自己的一切善念,不光是孝心。 我开始调整自己,顺着他们,帮他们去实现他们最想实现的梦想、想要的生活,而非我想要的……尝试多了,总算能把事办到父母公婆的心里去了。 慢慢地,大家都觉得很“和乐”。 物质生活改善后,再去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带父母去旅游,去感受世界的美丽,南国风情、北国风光、都市繁华、山野俊秀,每年一次大游,平时周边小游,妥善安排。 有时怕他们心疼钱,就往自己脸上抹金,骗他们说是公司对优秀员工的奖励,他们就能玩得既没有负担,又很自豪:“看,我们女儿多棒,公司奖励的! ”。 父母的满足与高兴让我的孝心有所着落。 孝顺父母的方式,我也用在公公婆婆身上。 前段时间,让公公婆婆去北京旅游了几天,回来后,公公很自豪地说:“以后回老家,在村里吹牛都有底气的多,我们村里还没有人去过北京呢! ”大家哈哈大笑。 然后,公公话锋一转,说“这也是幸亏有你们这样孝顺的儿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都体验过了,值了。 ”喝了点酒,公公说得很动容。 我趁机也说出在心里放了很久的感恩话:“爸,这算什么呀,你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为我们服务,您就是咱们家的后勤部长。 要是没有您,孩子上学没人送,菜没人买,饭没人做……是您把后勤工作都包了,我们才能安心工作、奋力拼搏。 按理说,我们应该每月领完工资都分一半给您。 这么大年纪从老家来到城市,为我们操劳,很辛苦。 这不是孝顺,是我们对您的亏欠。 明年,我们再给您安排一趟更远点的旅游,您有什么梦想,尽管说,我们一起去完成。 ”我终于说出这些话。 以前,总觉得说这些话有些矫情,就是说不出。 没想到,我说完这些,看到公公的眼眶有些红了。 我瞬间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旅游安排、消费、物质、钱财和村里人的羡慕……这些都是形式或载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通过这些得到一个结论:孩子们很爱我,很敬重我,我没有白白付出,我很幸福,他们需要我,我很重要! 现在,不管在父母眼里,还是在公公婆婆眼里,他们对我都很满意,也看到我的成长与变化,也理解我的孝心。 看似我以前的烦恼没有了,这一切都很迎合世俗。 但随着学佛的深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如法孝亲吗? 我的那颗孝心真的很纯粹吗? 脑里飘过两个字——浅簿! 当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时,会觉得哪儿都不干净,然后彻底打扫一遍。 仔细想想,这里面也含有怕别人看到父母家不干净而笑话我的心理,而不是纯粹完全的孝心。 甚至,如果不孝顺的话,就会有面临被街坊邻居笑话的面子问题与舆论压力……这些都含有我执与贪名的成分,我希望得到大家的夸奖、乡邻的赞誉、父母的认可,甚至,在父母因亲戚们的羡慕而感觉有面子时,我心里会莫名地高兴。 我知道,我一直在期待他们一句:真孝顺! 这颗“孝心”里面含有“贪嗔痴”,并不纯粹。 当我意识到这些时,羞赧! 惭愧! 这次父母来小住,为了这次相聚,我思前想后,除了精心安排好每一天,我还要调整自己的心和身口意,调整自己孝顺他们的方式和方法。 我希望自己能突破曾经的狭隘,好好陪伴,走心交流,随顺听从。 丰子恺先生说过,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父母公婆,都是勤劳俭朴的农村人,物质生活很容易满足;看着子孙满堂、子孝孙贤,他们精神上也很愉快,别无他求。 但是,灵魂层面的呢? 如何在这个层面去孝敬他们? 妈妈是位基督教徒,我一直尊重随顺她的信仰;爸爸是忠诚的唯物主义者,拒谈一切宗教与信仰。 但随着年龄的变化,我感觉他对我越来越依恋,我学佛后的成长与变化,也让他对我越来越听从和安心依靠。 上次回老家,聊天时,我简单说了些关于临终助念的事,他似乎也没有抵触,并且,对死亡的过程还听得特别仔细……如果有机缘,我想带爸爸去西园寺走走,聊聊生命的话题和我的信仰,从精神和灵魂的层次上去关心他。 可能,这才是能真正利益到他生命的孝心。 发布时间:2017-12-12 18:05:1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