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详解“般若”的三种分类 内容: 没有闻、思,就没有修行般若就是智慧,包括闻智慧、思智慧和修智慧。 闻、思、修三者是依次修行的。 闻和思的智慧很重要,西藏大成就者萨迦班智达说没有闻、思,就没有修行。 就好像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去攀爬悬崖,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闻智慧我们要理解佛法深奥的教义,必须要依靠听闻。 就像在世俗中学习一样,从小必须上学,听老师讲课。 从一个个字母慢慢开始学习,学会了字母以后,学习拼音。 学会了拼音以后,就学习念诵句子和课文。 在学习期间,我们必须要听很多老师讲解不同的课程,深入进修,才能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学问。 同样的,要学习出世间法,要理解经律论三藏的义理。 当然也需要依靠听闻高僧大德的讲解和经验的传授,才能明白。 对于善知识所讲授的佛法,如实地听闻,正确地理解其中的句义和内容,就叫做闻智慧。 二、思智慧我们对于上师或其他善知识,讲解有关正法的教义,不要只是在表面上听一听就过去了。 听闻之后,要不断重复去深入思考。 如果有不懂的部分,就要请问上师。 就像小时候上学一样,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回家要反复学习。 不懂的地方,要请问老师,直到完全明白熟悉为止。 如果我们对上师所教授的内容,全部理解无误。 对于修行的心要和细节,也没有任何疑惑的话。 未来自己独修的时候,就不用依赖他人,这就是思智慧。 我们在塔公学习佛法时也是一样。 上师在早上解释佛经的内容,下午还有其他大师兄们作助理,继续教授。 到了晚上,要把上师讲过的经典,重复学习。 第二天早上考试时,要依照昨天上师所讲解的来解释。 如果你不反复阅读,不去思考经典里面的义理,就回答不出来。 如果学习了以后还是不懂,就必须要去请问上师。 最不应该的是,听过了以后,自认为已经懂了,不再去思考,听闻的佛法就不会留在心上了。 所以,听闻之后,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思考正法的妙用。 好好体会其中的涵义,让义理在自己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反复深入思考的目的,并不是教你熟悉佛经内容以后,去批评别人讲的法是对还是错。 而是要你吸取其中的精华,来对治自己的习性改变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言行,这样对我们才会有帮助。 如果能时时去感受体会佛法的奥妙,不断修习,到最后就能自己独立思考,独立修行。 三、修智慧依照藏传佛教传授佛法的方式,上师讲解之后,弟子就要回去思考其中的真义。 比方说,讲解布施的内容之后,你们就要去思考布施的意义。 讲解般若之后,就要去思考般若的意义。 不论多久,一天两天三天或四天,或是一个月两个月。 能长时间一再咀嚼法味,让自己沉浸在佛法中,并运用在身心上,才算是修行。 如果听闻佛法以后深入思索,已经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没有任何疑问或模糊不清之处,就要从事实修。 依据闻思的义理,经过长期的实修,才能通达证悟实相空性,这就是修智慧。 发布时间:2017-12-07 19:46:5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