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也谈佛教经济的问题 内容: 关于经济的问题。 许多学佛人比较不爱谈钱。 或者觉得谈钱就比较低俗。 其实,这世界上,真的能搞懂钱这回事的。 不是很多,尤其是佛教上。 佛教很多戒也不谈钱,但其实从其它方式来谈钱。 比如唐朝佛教的发展,是在百丈清规定了以后。 你看,这其实也是经济的问题。 你处理好经济后,你更能懂得法界的法则。 我想,我们要听一些真实的佛法,不要那么玄妙的。 玄妙的佛法是生命的境界,真实的佛法,是运用在在生活的。 更早时,印度的那烂陀寺有许多高僧,但当时他们能一心学习佛法,是因为每天有许多人供养,然后供养太多了,吃不完怎么办,只好拿去倒掉了。 造成很多浪费。 但有些老百姓仍然在穷苦之中,可是那烂陀寺里头却有许多吃的倒掉。 结果,后来来了一个不信佛的国王,就把那烂陀寺里头的人都杀死了。 可见,自己不生产,专门吃别人的,确实比较危险。 佛陀在世时,就拖钵乞食,你给什么,我就吃什么,一天吃一餐。 这个在印度就有这个风俗。 这就是对待经济的态度。 像南传佛教一样,反正老百姓给什么,我就吃什么,不给,我就不吃。 然后给了多了,也不能存储,所以南传佛教没有存储的概念。 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所以社会上的人对他们没有意见。 尤其是穷苦的人。 因为出家人叫乞士,叫乞讨的。 所以社会矛盾不大。 但这个乞食的做法,在中国行不通。 没有这个风俗。 所以怎么办? 人总要吃,不能乞食,又不能自己种田,那佛教如何。 百丈禅师就很厉害了,就把乞食的做法拿掉了,自己种田自己吃。 所以出家人既是农民,又是修行人。 当农民有什么好处,就是最起码的,不会跟社会相冲突。 经济上不冲突。 你想想看,大家都是农民,我出家也没吃你老百姓的,平等靠天吃饭。 这样子老百姓就不会有意见了。 但这个做农民的做法,给帝王弄坏了。 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信仰,动不动就封一个国师,然后就给寺院很多田地。 你想想看,寺院这么多田,老百姓就少田了。 那许多寺院就雇佣老百姓来种田,寺院就变成和财主一样了。 这就被帝王给折腾坏了。 这样子出家人和老百姓就分开了,级别就分开了。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其实就是经济的矛盾。 一切矛盾都是经济为开始的。 都是因为钱的关系。 所以搞不清这一层关系,就比较困难。 包括现在的矛盾也是如此。 所以丛林就定了很多清规,这里大部分跟经济有关。 经济是修行人和世间百姓互动的一种模式,而且在某一个程度上,也在修道人和在家人之间业的交换的模式。 中国八大宗派,禅宗的生命力最顽强,背后的功劳,就是解决了经济的问题。 也就是自己种自己吃,不吃你老百姓的,也不要刻意去客套世间的老板,当官的。 你吃自己的,皇帝都管不着,百姓也管不着,这时你才能进入真心的修行,而不是为了斋主去应酬,攀缘。 现在世间人的烦恼,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 没人不因为经济问题。 钱财带给我们的许多社会的荣誉,包括别人对你的尊重。 尤其是你觉得你有钱,就自我感觉很受人尊重。 这样子往往很苦。 可见,我们都不是活在真实的生命里头。 因为被钱财成就带来的迷失,给迷惑了。 这是修行中很大的障碍。 而钱财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满足人的某些成就感。 可是你一旦被困住时,你就得拼命去赚钱。 其实你被这种空虚的概念所蒙蔽而已。 发布时间:2017-11-28 19:38: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