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谁是你的师父 佛说:以戒为师 内容: 谁是你的师父(图源:网络)阿难! 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 阿难! 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大般涅槃经后分》谁是你的师父(图源:网络)什么是师父? 那就是戒律。 佛戒才是真正的师父,以戒为师。 戒律是怎么要求的,那我们就怎么做,那就是师父。 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师父是什么意思呢? 师父就是因为他为我们学习佛法、学习戒律做出榜样,他就是师父。 佛讲:“以戒为师。 ”他如果离开了戒律,就不称为师父。 我们依止只能“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究竟不依不究竟。 ”在修行道路上,一个是善知识指引,这是你修行成就的根本关键。 再一个是同学,也就是同修,你周围的人是否去修行。 如果不修行,这也不是好环境。 要想成就,必须这两方面都要具足。 除了自己努力,一个善知识,一个同学,这才能成就你的一生,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有的人要认依止师,我说:“你不要忙于认,你先观察。 我观察观察你,你也观察观察我。 ”互相观察,长时间的观察。 不能一时的听名,或是眼见一点就认为可以了,要长期观察。 对师父认可以后,确实符合佛的戒律,那我们就死心塌地的依止,就不要再改变了。 我们就要一直跟师父走下去。 不能因为在途中对师父有了一点点不理解的现象,就产生怀疑,这不合适。 选择善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叫我们生起信心。 有了信心就是成功之母。 谁是你的师父(图源:网络)尸罗清净,堪为人师因为每个人的习性有所不同,师父教育方式也不同。 我们对此都以佛的戒律为根本。 但也不要过分的苛求。 有的就要求师父像佛一样,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得一点都不差才行,甚至连长相都得像佛,那不可能的事。 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他只要是能够按照戒律去做,或努力去做,这就是很好的善知识了。 至于他佛法讲得如何,并不重要。 有的人很会讲,讲完以后,很会引起人心里的一种共鸣,这确实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由于心里不清净,它没有实际内容。 因为佛法不在于文字,不在于语言。 在于哪儿呢? 在于清净心。 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 为什么要说没说一个字呢? 就是人们往往把法认为是文字、是语言,这是不正确的,就偏离了佛法。 所以看一个修行人,主要看他持戒的精神,内在的精神,和他的定力。 这样他才能够给你真正的知识——知识不是文字啊。 佛法真正的善知识,那是心力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有的人可能不会说话,可能其貌不扬等等,但是他的心里是非常清净的。 你无始劫的业力,他都能帮助你消除,帮助你获得真正的正知正见。 我们大家大部分看的都是表面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神通力,只能看表面的事情。 所以从表面,我们就得看持戒精神,看是否能够严持戒律。 所以说,佛法不在于讲大话,在于你心里是否真实。 佛法从心里生起,并不从语言生起。 当然好的语言与心里的清净要能一致的话,那就更好了。 但是我们选择善知识,主要选择这个心里清净,这是很重要一关,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谁是你的师父(图源:网络)清除毒瘤,才是良医为什么往往有时候选错师父呢? 就因为他光看到文字说得冠冕堂皇,能说到自己的心里去。 他认为:“啊,说得我心里可痛快了! ”实际上这并不见得是善知识。 有的人可能对你心里造成很不痛快,很烦恼,而往往他是个善知识。 为什么? 他主要心里清净不隐晦,就像一个大夫似的,给一个人做手术,毫不留情地就把你的病根给切除去了。 我们都知道护士要给我们扎针,大夫要给我们开刀,我们既希望他帮助,同时又恐惧他,甚至反感他,想回避他。 但是一旦做了手术,或扎针以后,我们身体就健康了。 所以我们又感谢他,因为他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解除痛苦。 所以说真正的善知识并不在于取悦于我们,让我们如何如何愉快,这不是善知识。 因为我们修行中,就像刚才我讲的,还有很多的病苦和肿瘤需要去掉的。 真正的善知识,他是毫不留情地直接面对我们的肿瘤,他要开刀,要清除,叫你虽一时的痛苦,但获得长期的清净和健康。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人往往就是把这个问题给忽视了,所以古代有那么一句话,“忠言逆耳”啊! 我们往往都是根据心里的需要,也就是我们知见的需要,我们习性的需要,感受的需要,去追求善知识。 这完全是一种错误,会误了自己的一生,白出家,白学佛了。 所以说善知识难得。 什么叫善知识? 他是毫不留情地、毫不客气地来批评我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他不是取悦于我们,不是和我们交朋友,他是帮助我们成佛。 他不是要和我们成为眷属关系,他是让我们要成为佛弟子。 发布时间:2017-11-24 13:34: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