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宏圆法师:学佛不是为了所得,而是学会放下 内容: 复次观世音菩萨。 若未来世。 善男子善女人。 于大乘经典。 深生珍重。 发不思议心。 欲读欲诵。 纵遇明师。 教视令熟。 旋得旋忘。 动经年月。 不能读诵。 是善男子等。 有宿业障。 未得消除。 故于大乘经典。 无读诵性。 这里是说的受法之机,是未来世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些人对于这个大乘经典,能生起这个珍敬爱重,发心读诵。 那为什么深生珍重,发心读诵大乘经典,是发不思议的心呢? 《罗云忍辱经》中说:“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嗜欲之人,不好我无欲之行”,世间人所要学的是五欲,他所追求的是名利是欲望,不愿意去修这个无欲无求的佛道。 我们看看我们学佛,好多人学佛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无求,不是为了放下,而是为了有得,这种情况大家都非常的有体会的。 我们做任何的事情,社会上人做任何的事情,首先考虑的都是能得到什么,你想叫他们放下名利,想叫他们去放下,放下你的这种利益,放下你的欲望,你来学佛,他会问你,为什么我要放下,他会跟你拼命的。 他过的这么幸福,你叫他放下,他觉得你是没事在找事的,他就说你什么,说你学迷了。 所以说呢,这些对大乘经典,他们没有兴趣去做的,对放下,对清净法,对这些究竟法,他们没有兴趣去做的。 如果能对大乘经典,能够放下这些欲望,去追求这个真理,去寻找这个宁静,寻找这个常乐我净,发心生珍重,发心读诵,则心法一体,能够就是说,能够悟道。 所以这种人不可以思议,就是说思议不出这种发心的人到底有多深,这就说明发心的殊胜。 所以说是发不思议心,不是用我们世间的聪明,能够考量出来的,这种发心,他肯放下一切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发布时间:2017-11-09 12:25: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