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温金玉:观世音菩萨的家事 内容: 观音菩萨(图源:网络)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心中最为亲近的菩萨,百姓习惯称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据印度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记载,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天竺(今印度)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世音并不是人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叫双马童神。 其形象是一对并肩相连的小马,头上有两颗明亮的小星,有时化为一对孪生兄弟,天真烂漫,聪明灵秀,头戴莲花冠,坐着马或鸟拉的金车,黎明时出现,驾车驶过天空。 双马童神作为婆罗门教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良,神通广大。 它们能使盲人复明,病者康复,残者健全,不育女生子,公牛产乳,朽木开花。 受到天竺百姓的普遍信仰和崇奉。 在《梨俱吠陀》中,有许多对双马童神的颂歌。 这就是说,远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前,观世音菩萨的教化精神,在印度古老的婆罗门教中,已然存在。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童,也逐渐被许多原初信奉婆罗门教后转奉佛教的信徒带入佛教,成为信仰的一部分。 大乘佛教兴起时,佛教中更需要一位慈悲为怀、法力无边的菩萨来护佑众生,“善神”观世音被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一位慈悲菩萨,叫“马头观世音”。 那时的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可爱的小马驹。 后来佛教徒才将观世音人格化,“马头观世音”遂改作人身。 于是,观世音菩萨由小马驹变成了伟丈夫。 观世音成为佛教的菩萨后,在佛教经典中,便拥有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和显贵家世。 一、倒驾慈航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载,阿难曾向释迦牟尼佛问观世音菩萨的来历: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 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 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 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 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 得无量福,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这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劫前,就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成就了佛道,号“正法明如来”。 因为大悲愿心的发露,要济度娑婆世间(人世间)的苦难众生,故来此示现菩萨之相。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在内容上更进一步丰富,记载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我念往昔时,观自在菩萨于我前成佛,号曰正法明,十号具足。 我于彼时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 十方如来皆由观自在教化之力故,于妙国土得无上道转妙法轮。 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就已成佛,是“十号具足”的佛。 所谓十号具足是说修行圆满,也具备了佛所有的十种称号。 这十种称号是(1)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觉。 (2)应供:应该受到人天的供养。 (3)正遍知:了知一切佛法。 (4)明行足:悉知宿命、天眼、漏尽三明。 (5)善逝:自在入于涅槃。 (6)世间解: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理。 (7)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 (8)调御丈夫:善能调伏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槃。 (9)天人师: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导师。 (10)世尊:佛众德圆备,为世钦重。 释迦牟尼佛说,观世音菩萨先他而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他当时就在正法明如来的门下作苦行弟子,正是由于受到正法明如来的教化,才获得成就。 这样,观世音菩萨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为了助佛弘化,观世音菩萨又“倒驾慈航”,随顺应化再来,辅佐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弘扬佛教,济度众生。 二、圣王太子观世音菩萨不仅曾为古佛,还是王子出身。 据《悲华经》载,在很久以前,南赡部洲有一位转轮圣王(印度古代神话中的国王)名叫无诤念。 他身边有一位大臣,名宝海。 宝海生有一子,名宝藏,他后来出家,悟无上道成为宝藏如来。 无诤念王听从大臣宝海的劝告,发菩提心,非常崇信宝藏如来,并尽心供养。 他在宝藏如来前,发下五十一大愿,誓愿要建立一个净土,救度苦难众生。 宝藏如来就为他授记。 预证他将来必然成就佛道,号“无量寿佛”,他所成就的世界就称“安乐”,这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安乐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 无诤念王有子千人,大王子叫不眴,二王子名尼摩。 在大臣宝海的劝导下,一千位王子都信了佛道。 大王子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并最终修成“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莲花化身(图源:网络)三、莲花童子观世音菩萨是圣洁无染的象征,有的佛经中说观世音菩萨是莲花所化生。 据《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说法,其中有一华德藏菩萨也在法会中听讲,佛陀在演讲如幻三昧具有不可思议的自在神力,并说在此世界中已有弥勒、文殊二菩萨,得此三昧神通力。 华德藏菩萨即向佛请教说:我们这一世界的菩萨是否也可得此三昧呢? 佛告诉他,西方世界有一安乐国,其国有佛,名阿弥陀佛,彼有菩萨,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即得此三昧。 华德藏进一步请求佛说,能否以神力,使彼菩萨来我们这个世界,使我们彼此相见。 释迦牟尼佛允诺,即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及诸众即见此土释迦佛及众菩萨,此会中诸众亦见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及诸众。 那时,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见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神通放光的情景,即向阿弥陀佛请教说: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要放此大光明。 阿弥陀佛告诉他们说:今日释迦牟尼佛将要演说稀有的教法,所以要现此瑞相。 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彼土四十亿众菩萨一闻此言,均欲来此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其说法。 他们前后围绕,以神通力化作四十亿庄严宝台。 诸宝台庄严妙相,以诸多稀有珍宝琉璃装饰,各种花蔓覆盖。 他们以神通力至此土,光明遍照娑婆世界。 此土菩萨声闻众,见到如此众妙庄严的宝台,叹未曾有,不知这样庄严宝台,从安乐国至此世界是由于佛力呢? 还是菩萨力? 华德藏菩萨向佛启问,佛明确告诉他说:这是由于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的神通力所致。 华德藏进一步询问二菩萨的身世,释迦牟尼佛告诉他,在过去无量广远不可思议阿僧祗劫前,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 有一国王名叫威德王,于八万四千亿岁中尊重供养师子游戏如来并修学佛法。 金光师子游戏如来知其深心已起净信,便为演说无量法印,也就是成就佛道的无上教法,即凡所修行,俱应当发于无量誓愿。 威德王闻佛说法,即便得觉。 一国众生皆净修梵行,威德王亦于佛法中修禅定行。 他拥有七万六千处园苑,一次:彼威德王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涌出,杂色庄严,其香馥芳如天旃檀。 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一名宝意,一名宝上。 从上可知,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本为莲生童子,他们在久远劫以前便供养佛尊,作诸功德,所以自性庄严,清净无染。 观音菩萨(图源:网络)四、补处菩萨在佛教中,观世音还有一个身份是补处菩萨。 何谓“补处”呢? 隋智者大师在《观音玄义》中解释说:“补处者,前佛即灭,而此菩萨既补其处,故云补处。 ”用现代的术语讲,就是“候补佛”“接班人”。 在佛经里观世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法定继承人。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下云:佛言:彼佛(指阿弥陀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之道。 欲作佛者,则至作佛。 既作佛已,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如一大师阿弥陀佛,无有穷极。 其恩德所及,一无有异。 这就是说,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世音菩萨就要成佛,代行教化。 五、弥陀协侍观世音菩萨最终是要成佛的,不过这是未来的承诺,因为观世音菩萨成佛是有条件的:一是实现自己立下的誓言,无边众生誓愿度,众生不尽不成佛。 二是等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方证正觉。 所以在因缘未熟之前,无论是“太子不眴”的观世音,还是“莲花童子”的观世音,都要与大势至菩萨一道,担当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同教化众生,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则被称为“西方三圣”。 《观无量寿经》说观世音和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说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主要职责便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的众生。 以上将观世音菩萨的多种身份进行了全面的铺陈,也许有人会问:观世音既是菩萨又是佛,那么到底是菩萨还是佛? 又说观世音出身是太子,又说他是莲花所生,那么他真正的身世到底是什么呢? 《观音授记经》明确说:“本迹高下,安可测量?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描写大观园里才情横溢的秀女们围坐在一起猜谜语: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 湘云接着就说到:“在止于至善”。 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 李纨笑道:再想。 黛玉笑道:我猜罢。 可是“虽善无征”? 众人笑道:这句是了。 谜底“虽善无征”,出自《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 ”原意是先王的礼制虽好,但已无从证实了。 “征”在这里是当“征验”、“证实”讲。 虽善无征,对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身世来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真正是“这句是了”。 发布时间:2017-11-07 12:04:2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