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选择善知识和修习依止法 内容: 今年我搬到乡下居住,发现很多人过着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生活,做着很多荒唐无稽的事。 比如我爷爷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大伯全家人都认为不能给爷爷吃饱肚子,否则要拉的,不好处理。 他们认为“天经地义”,而且“理直气壮”地说出来。 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而他们却认为“理所当然”。 其实,在接触佛法前,我和大伯是一样的。 以前我从来不认为打死一只蚊子是错的,吃肉喝酒哪有什么过错。 是佛法告诉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佛法从根本上在治疗我痛苦的情绪病。 唯有佛法能使我获得当下与究竟的解脱。 那么如何才能修学好佛法呢? 佛陀说善知识是全梵行,我们的一切修行成就都离不开善知识。 因此首先要找到善知识。 《庄严经论》中提到善知识有十种标准,须具戒、定、慧、德胜、精进、教富饶、通达真实、善说法、悲悯为体和断疲厌这十种德行。 但在末法时代,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很难遇到,如果具戒、定、慧、通达真实、悲悯为体这五种德行,同样能够成为我们要依止的善知识。 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通过人生佛教小丛书和济群导师对《菩提道次第略论》的讲解,我认定导师是十德圆满的善知识,是能指导我修学佛法、走向解脱的善知识。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当我找到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后,我还需要具备弟子之相,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法器,才能更好地修学佛法。 《四百颂》说具备质直、具慧、求法义这三种条件才能成为合格的法器,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弟子的内在素质。 敬法及师和善摄心听是闻法时的态度。 反观自身,我还没有做到具相弟子的标准,我明白这会影响到自己对佛法的接受与运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师兄们监督提醒。 当我找到了济群导师,明白自己需要不断完善的方向之后,应该如何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呢?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思想和行为上的依止,即意乐依止和加行依止。 意乐依止是通过净信为本和念恩生敬引发我们对导师信和敬这两种心行力量,来帮助我们与导师相应,与佛法相应。 净信为本是通过忆念导师的功德,我们只有端正求法态度——视师如佛,才能对导师生起清净无染的信心。 念恩生敬是通过忆念导师的恩德——对比世间的爱,导师完全无私无我,引导我修学佛法,哺育我功德之乳,滋养我法身慧命,唯为我得到最圆满的生命,我怎能不对导师生起恭敬、珍惜、感恩和希求的心呢? 导师是法的体现者和实践者,我该如何在行为上依止导师? 通过三点,内外财供、身口给侍和依教奉行。 内外财供是通过内财供(身体力行)和外财供(财物的供养)来对治我们的贪著之心,强化佛法和导师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身口给侍是通过行为(行为上侍奉亲近导师)和语言(语言上随喜赞叹导师功德)这两方面供养来弱化我执和培养我们的清净品质。 内外财供和身口给侍是一种闻法态度,这种态度决定我们依教奉行的程度。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依教奉行,随师喜当作,不喜者悉止就是最殊胜的法供养。 随师喜当作。 我们的喜与不喜建立在凡夫心基础上,而导师的喜与不喜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导师的喜与不喜代表着如法与不如法。 导师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对导师最殊胜的法供养就是做导师最希望我们做的事——安住在书院,真诚、认真、老实地依止与实践。 思维到这里,我明白依止导师依止模式,就一定能成就现前和究竟的一切义利。 最后我想与师兄们分享依止的利益。 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上的。 我的身体很不好,激素分泌有问题,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我曾遍访名医无数,喝的中药比吃的米还多,每个月买药的钱就六七千元,但始终不见起色。 学习佛法之后,我接受了这种现状,选择不治疗了。 最近各种因缘和合,促成一位名医来家里给我诊治,这位名医据说是清朝皇宫里御医传人。 对于治病,我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反正既不花钱也不用我操心,每天喝两顿药,还不难喝。 但没想到,渐渐地,效果显现了,我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检查报告显示激素的数值竟然从一百多降到了二十几。 很不可思议啊,虽然离正常还有些差距,但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 观察身心,这段时间,我内心的贪嗔痴相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我相信这是三宝的加持,这是依止的利益。 上周五我做了一个小型手术,因为不能打麻药,疼痛非常。 我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喊爷爷念佛爷爷不肯,但是喊疼却很大声。 因为他放不下自己疼痛的感觉。 当我观想自己站在手术台的一旁观看这一切,台上那个不是我,身体和疼痛都不是我,就能放下自己全心念佛。 当全心念佛时,真的就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我所有的感觉,疼痛、舒适、满足、痛苦,都建立在凡夫心基础上,都是一种假象。 唯有放下自己的感觉,全身心相信导师,依止导师,才能得到当下与究竟的解脱。 感恩师兄们。 发布时间:2017-10-27 12:24:3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