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皆仁法师:一桩因荔枝而流传在禅林中的佳话…… 内容: 荔枝的魅力让离乡之人也不能忘农历三月末,岭南佳果荔枝就悄然出现在枝头,最先成熟的有酸中带甜的三月红,紧随其后的有软滑多汁的圆叶和果皮青红的妃子笑。 到农历五月末六月初,口感最佳的两款荔枝,即略带桂花香味的桂味和果甜软糯的糯米糍相继出现,让荔枝绽放着果中珍品的真正魅力。 不但唐代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赞叹说:“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而且宋代的苏东坡也在诗中感慨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正是因为荔枝有如此魅力,才让离乡的人对此念念不忘,连大禅师也不能例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禅门中曾流传着一则因荔枝而生的佳话。 在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法名为清素的首座,是福建人氏,曾经跟随慈明禅师长达十三年之久,从中获益良多。 在清素首座八十岁那年,住在湖湘鹿苑,平素也不与人交往,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位普通老僧。 兜率从悦禅师当时还很年轻,尚未得法,正好和清素上座是邻居。 有一天,从悦禅师正在吃着好友托人带来的荔枝,正好见到清素首座,他心想:听说素首座是闽人,应该也喜欢这家乡的果子吧。 于是他就起身叉手作礼招呼道:“首座,我这里正好有一些荔枝,恰是您家乡盛产的果子,一起吃点吧? ”清素首座看着他一脸诚恳的样子,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当清素首座品尝这家乡的果子时,不由地感慨道:“自从先师圆寂之后,已经多年不曾吃过家乡之果了。 ”从悦禅师闻言一愣,心想:原来首座也有一段故事啊。 于是他恭敬地合十问道:“不知首座的先师是哪位呢? ”清素首座正襟合十说道:“是慈明大师。 ”从悦禅师惊讶地差点把手中的荔枝掉到地上,心中卷起一阵波澜:“慈明大师! 黄龙南和尚的师父! ”他心中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 于是,他把所有的荔枝都送给了清素首座,对首座也越发地恭敬。 清素首座淡然一笑,收下了荔枝,随后问道:“老僧见你气度不凡,应有所学。 不知你曾经拜访过哪位禅师呢? ”从悦禅师恭敬合掌回答道:“恩师是洞山文和尚。 ”“哦? 那令师的师父又是哪位呢? ”清素上座问道。 从悦禅师回答说:“是南和尚。 ”清素首座感慨道:“没想到南和尚见先师后不久,他的法席就如此兴旺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说完,就飘然而出了。 从悦禅师目送清素首座远去,心中暗暗想道:“既然首座和南和尚师出同门,一定有过人之处,机缘就在眼前,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第二天,从悦禅师按照丛林里面的规矩,手中持香拜访清素首座,礼拜求教。 清素首座见状,连忙避开道:“使不得! 先师受记说我福报浅薄,不能出世为人说法。 ”从悦禅师见他态度坚决,于是只好作罢,但是对首座执礼愈发恭敬。 如此经过了一个多月之后,清素首座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于是答应他的请求,指点了他半年之久,直到他得到了自己的认可。 在从悦禅师得到认可的那天,清素首座肃然叮嘱他说:“文禅师所教你的,都是真知灼见。 我只是因势利导指引你一二,让你早得受用罢了。 但是你离开师父太早,不能尽得师父的心法奥妙。 你以后千万不要继承我的法脉。 这一点你要切记啊。 ”从悦禅师将清素首座的叮嘱铭记于心,后来住山弘法的时候,继承了文禅师的法脉。 而这一桩因荔枝而起的佳话,则流传在禅林之中,后来被大慧禅师记录在了他的著作《宗门武库》之中。 发布时间:2017-07-07 20:03:0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