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内容: (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 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 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 如果我们的心理环境或精神环境常常困扰我们,心灵就不健康了。 为了保护我们的心灵环境,变得有智慧、清净、自在,就必须从人心的净化做起。 (二)发菩提心人心的净化,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确信利人便是利己,故当如《金刚经》所鼓励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 这是《金刚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发成佛的无上菩提心。 要发成佛的心,必须先学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利己」,菩萨发愿并不是急着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众生。 诸位一定听过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是菩萨精神,是以利益众生来利益自己,也就是不为自私自利,只为利他。 这种观念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永远的人间社会所需要的。 如果人人都能不为私利,而致力于利他,这世界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纷争了。 利他行,并不等于做滥好人。 必须智慧与慈悲兼顾,方能使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净化。 (三)保护初发心发了无上菩提心,应当知道如何时时保护此一「初发心」,是故《金刚经》说:「云何应住?」这个「住」和前面的「住」不同。 前面提过的「住」是「在乎」,这里的「住」是不要离开、不要退心、不要忘掉。 要住于无上菩提心,不要忘记自己最初所发成佛的愿心。 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忘记自己是一个发愿成佛的人,如果能够这样,便能时时以利他为利己。 (四)降伏烦恼心住于无上菩提心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心猿意马的虚妄烦恼心。 《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们心猿意马的烦恼心、妄想心、自我执著心平伏下来、化解开来呢? 这就是《金刚经》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发布时间:2014-02-16 07:06:0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