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做把头深埋沙里的鸵鸟 内容: 这周在群里发出通知,让师兄们增加一课,学习传灯实践课。 原以为一切都会在正常状态中进行,没想到有几位师兄反应特别强烈。 大致意思是:我们正学得好好的,突然被间断了,“被要求”做一日一善、一周一书、一月一邀、一年一灯,就产生了压力,有了抵触情绪。 听到这种反馈,我觉知自己有点头大,不想去面对共修时师兄们的质问。 如果大家都在情绪中,就等时间去化解情绪吧;要么继续学习《道次第》,该课等到7 月份再学。 后来思维:我为什么要回避? 是不是内心也不喜欢被硬性要求,对引导师兄们树立正向心理没有信心? 如果等一个多月,这期间,师兄们的负面情绪是会自动消失,还是会增长? 思维过后,觉得还是要和师兄们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较妥当。 扪心自问,自己也是三级修学的受益者、服务者,为什么第一念看到这些要求,也有一丝抵触? 因为一方面,原本发自内心欢喜去做的事,一旦变成要求,没时间去做,就换来师兄们的指责,这样的做法,让我心存阴影;另一方面,天天转发微信,亲朋好友要么嫌你烦,把你拉黑;要么产生视觉疲劳,视若无睹。 那我们还要不要传播佛法呢? 如何做? 我自己思维:必须做,但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 这么多如母有情在受苦受难,不忍心看她们如盲眼人,步步癫狂走向深渊。 至于怎么做,可以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想尽方法去结缘。 曾经的指责阴影,如何化解? 理解自他都还是凡夫,都不知道对方的因缘困难,自己只要问心无愧,别人怎么议论是别人的事。 当如是思维确定后,去带班共修的信心就产生了。 仪轨后,我直奔主题,告诉大家,这次共修,不要说很多高大上的话,如果有抵触情绪就直接说出来,我们一起面对解析。 这样的开端,大家都很接受,纷纷各抒己见。 有的分享,学习这样的一课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非常渴望开展起来,因为大家只有相互合作协调中,才有机会增进了解,增进关爱和互动。 有的分享,自己单打独斗去和他人传播佛法,会遭遇嘲讽。 但是有师兄结伴,心照不宣、一问一答的聊天方式,反而容易引起亲朋的兴趣。 有的分享,自己一开始时看到这课件觉得很为难,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不能公开传灯,压力山大。 本来准备请假不来共修的,但是小组共修时,心慢慢进入,因为思维自从进入三级修学,身边原来不信佛的先生、公婆、母亲、兄弟、妹妹都开始对佛教感兴趣了,弟弟还进入了书院学习。 她认为,是自己每次坚定的共修很有质量,让内在的信心变成一种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到身边的人。 所以点亮自己的灯,自然也照亮身边的人。 有的出谋划策如何做好个人传灯。 避免说教的口气,注意营造轻松的氛围,最好邀请好友来参加茶道、香道、插花、保健等,然后带入朗读导师法语的方式,先结欢喜缘。 有的师兄分享,可以用自己亲自拍的生活照片转一段导师法语,点赞的人很多。 ……话匣子打开,一不小心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 大家意犹未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有好多事情可以做起来。 原来,人的心念是无常的,如何转念,真的要有智慧。 问题出现时,如果我像鸵鸟一样埋进沙里,装做没看见,自己既不能提升,师兄们也很闷。 如果敞开心扉去拥抱问题,就会知道自己的设定有多么狭隘。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班级氛围,能够理解接纳各种状况的出现。 突然想起一个情景:在高速公路上开长途车时,如果很长时间一路顺畅,很容易麻木昏沉,但如有些微状况,反而容易打起精神,保持观照和觉知。 发布时间:2017-06-06 21:02:4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