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我到极乐世界看到你也来了,这是真供养! 内容: 大经科注(第四回)(第436集)2017/5/17首播英国威尔士三一圣戴维大学兰彼得校区档名:02-041-0436请坐,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八十三页,九百八十三页第三行,「转相教化」,经文接着前面来的,请看经文:【尊卑。 男女。 眷属。 朋友。 转相教语。 自相约检。 和顺义理。 欢乐慈孝。】我们在这一品经,「如贫得宝」,内容非常丰富。 世尊教导我们,告诉我们五恶、五痛、五烧,前面所说的,这是业因果报,不能不知道。 佛非常慈悲,应化在世间,为的是教化众生离苦得乐。 苦,究竟苦是六道轮回,我们无法想象。 造五恶,这个五恶就是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这个五条,佛告诉我们,前面四种属于性罪,你要是犯了,本身就是罪,罪恶;酒这一条叫遮罪,遮罪是防御。 前面四种恶,酒喝醉了,自己做不了主宰,很容易就侵犯了,所以,佛把饮酒也定立为重戒之一。 这个五恶,花报是痛,果报是烧,五痛五烧。 世尊一生讲经教学,每一次讲演都提到这个问题,可见得它很严重,造成巨大的灾难,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到今天愈演愈烈。 西方人的记载,释迦佛距离我们现在是二千五百多年,可是中国人的记载三千多年,哪一种可靠? 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古人的比较可靠。 因为从汉朝佛教传到中国来,那个时候去佛还不远,传过来是正确的。 外国人所说的二千五百多年,是古印度佛去世之后,每一年点一点,数那个点,二千五百多个点。 古来这是世世代代相传,他说这个不可靠,因为印度曾经被外国占领过,是不是每年都点? 不可靠。 所以中国古大德,包括前一代的老和尚,像虚云老和尚,谛闲老法师,他们都用中国历代传下来的三千多年,三千多少年我记不清楚了,好像是三千四十多年。 示现在世间,为什么? 为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苦乐从哪里来的? 我们迷了就是苦的来源,觉悟了就离开苦,就脱苦了。 所以佛教的教育,始终都是帮助我们觉悟。 会觉悟吗? 肯定会,为什么? 因为你本来觉悟。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佛说的。 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迷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佛在经上讲。 众生怎么迷的? 迷在一念不觉。 这一念不觉是什么时候? 很难说,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可以说在无量劫前就迷了,一直到今天都还没有醒过来。 迷的时候用的心是妄心,妄心是什么? 贪瞋痴。 觉悟了用真心,不贪、不瞋、不痴。 到哪里去找? 古时候有,现在找不到了,也许还有,这些人住在深山里面,人迹不到的地方,他在那修行。 我们可以相信,不但有人真修,深山里面还有菩萨罗汉,五台山,文殊菩萨,确实有证据。 黄念祖老居士在《净修捷要报恩谈》里面说了一段故事,佛家叫公案。 有一个出家人,在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但是他不知道。 他朝山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旁边有个洞,上面写了金刚洞,他就走进去了,看到里面是很大规模的寺庙,里面还有好几百人,跟文殊菩萨见了面,不知道。 到他晚上离开的时候,走到一个居士家里头,天黑了,居士留他住一晚,他就住在那边。 他就问这个居士,五台山有多少出家人? 这位居士就告诉他,五台山住的人不多,常常有人打千僧斋,就是供斋一千个人,供千僧,都凑不齐,全山各处凑都凑不齐。 他说:「不对,我刚才上山看到一个金刚洞,我到里面去,那里面就有七八百人,怎么会凑不齐?」他说:「哪来的金刚洞? 我在这住了十几年,没听说过。」他说:「真的,不是假的,我刚刚离开那里走到这来的。」争论不休,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最后一个也是挂单的一个出家人,听到这个事情,他说:「你是不是遇到文殊菩萨了。」这个人听到这句话,这才醒悟过来,痛哭流涕,再去找去,找不到了。 像悟达国师害的人面疮,也是遇到一位阿罗汉,帮他把人面疮治好,回头再看看地方,没有了。 所以圣贤住的地方,我们这个世间还有,我相信中国不少,为什么? 这一代的中国人是特殊的缘分,不正常。 所以真正诸佛如来,大修行的阿罗汉,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在这个世间。 为什么? 只要有他们住在这个世间,我们这边纵然有灾难,不会很严重,他们的威神福德保佑这一方,道理在此地。 现在有没有? 我相信有,九华地藏菩萨,五台文殊菩萨,峨嵋普贤菩萨,还有一位南海观世音菩萨,在舟山。 我们对佛菩萨不尊敬,没福,在地球上见不到,这就是所谓的业障,我们的业是不善业,罪业。 所以,虽有圣贤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我们见不到,他们冥冥当中加持我们。 一定要知道,佛门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到这个世间来业力来的,总算还不错,得到人身。 虽然这个时代灾难很多,社会动荡不安,可是我们还是遇到善知识,遇到正法。 尤其难得的,我们遇到净宗,遇到这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话怎么说? 《无量寿经》有五种原译本,《大藏经》目录上是十二种,其他的七种失传了,现在还剩下五种。 十二种,七种失传了,剩下五种。 这五种本子版本不相同,内容差别很大,所以宋朝王龙舒发心做会集本,称为《大阿弥陀经》,这部经《大藏经》里头有。 清朝晚年,魏默深居士也做了一部,非常可惜,这个会集被后人批评的很多。 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可以用自己的意思,会集不可以。 这个弊病王龙舒的本子上有,魏默深的本子也有,用自己的意思,把经的原文给改了,这是很大的忌讳。 所以民国初年,好像是抗战时期,夏莲居老居士发愿重新会集,先后用了十年时间完成这部经。 我们今天所读的,用的他这个本子。 这个本子的会集状况,梅光羲大师有一篇序文,序文写得很长,介绍得很详细,学《无量寿经》,这篇序文总要读几遍,了解这个法脉的弘传。 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就要像今天经文上所说的,要转相教化,也就是张子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要有志,这是大志。 今天人把圣贤教诲忘掉了,有许许多多人一生当面错过,遇到了不相信,缘错过了。 善知识少,我要是不遇到李老师,可以说这一生什么成就都没有,善知识真的难遇,不是假的。 所以转相教化这就非常重要,我们学了要教别人,佛法讲缘分,有缘来继承,就要认真去教导,功德无量无边。 在我这一生学佛过程当中,方东美教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入门的。 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我们那时候学哲学,不是学佛,他加上这么一个单元,他说「大乘经典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特别是这句话,很中听,这到哪里去找! 人生最高的享受,怎么这么轻易就得到? 自己给自己庆幸,这样入了佛门。 学佛真的要看机会,机会就是缘分,你有没有机会遇到真正善知识,真正的老师,老师真肯传给你,真肯教你。 我离开方老师之后,就认识了章嘉大师。 章嘉大师也非常慈悲,跟我约的,那时候我有工作,要养活自己,生活非常清苦。 星期天有时间,只有每个星期天去亲近老师。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每个星期见一次面,至少有一个小时留给我的时间,我这一个星期当中所读的经书,有疑问的向他请教,学习状况要向他报告。 三年,章嘉大师圆寂了,我跟他的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是六十五岁,他走的那一年六十八岁,不到七十岁。 以后我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跟我约法三章,专门对我的。 他的学生很多,我都问问大家,老师有没有跟你约法三章? 没有。 到后来我才晓得,只有我这么一个。 真有效果,遵守老师的教诫,这条路走出来了。 今年六十六年。 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真的,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我跟李老师,前后大概学了有二十多部经论,真的是法喜充满,也应了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这个享受,不是地位高,不是有财富,与这个不相干,法喜充满,佛法里说的法喜充满,愈学愈欢喜。 净宗我对它没什么兴趣,所以没选择这个。 最欢喜的是《华严》、是《楞严》,这两部大经我确实下了功夫。 《楞严经》李老师在台中讲一遍,一年的时间,整整一年,我一堂课没缺。 最后老师《楞严》讲完了,我们请他讲《华严》。 《华严经》长,我们的希望,让老师常住世间,这经不讲完总不能走,他也有这个意思,没想到经没有讲完他走了。 以后我离开台中,周家麟居士接着讲,也讲了几年,周居士也走了。 是我们的好同学,我们两个人跟老师学经教,徐醒民居士学古文,江逸子居士学唐诗,都有成就。 老师多才多艺,我们没有能力学他那样的才华,学不到,我们只能学一样。 还算不错,一样还能交卷,这缘分。 现在到哪里去找李老师? 找不到了。 你来找我,我跟李老师比有很大的差距,比不上。 在《华严》我是下了功夫,讲《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同时讲,一个星期讲三天,那个时候,我记得一天是一个半小时,没有录像,有录音。 讲到《四十华严》,善财五十三参,我在《四十华严》最后看到文殊普贤求生净土。 这两位菩萨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看到这两个人发愿求生净土,我就很认真的重新考虑。 把净土的五经一论找出来,用心去阅读,最后下定决心,《华严》放弃了,专修净土。 那一年我八十五岁,时间不长,发了这个心。 所以佛在经上常说,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我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这法门容易,跟其他的法门,所谓讲八万四千法门,做个比较,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我都没有把握,但是这个法门有把握。 它的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有发四十八愿度众生,这个度众生,当然包括我们都在内。 只要我们能信,发愿往生,我愿意到极乐世界。 你看就这两个条件,信、愿。 再加上一个念佛,念佛不拘多少。 蕅益大师说得好,净宗这个法门,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 你真信、真愿,你决定往生,没有丝毫怀疑。 念佛多少那是讲功夫,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 如果你不计较品位,只有信愿,一声佛号、十声佛号都能往生,这部经可以给我们作证。 我们今天采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注得好! 都是再来人,都不简单。 老居士我跟他很熟,我们曾经多次见面,多次我到北京就向他请教。 他老人家也走了,所以今天我们展开经卷,看到科注就想到这个老人。 这个老人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跟李老师一样,李老师也是宗教都通。 今天我们回到科题,「转相教化」。 请看经文:『尊卑,男女,眷属,朋友。 转相教语,自相约检。 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批注是黄念老老居士的。 「转相教语。 于诸亲友转相教语,则为利他」。 我们除了自利之外,要记住,佛度有缘人,我们把这个法门、把这部经介绍给别人,他要修成了、要接受了,信愿持名,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成佛,谁度他的? 你度了他。 度一个人成佛,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 你还能不往生吗? 肯定往生。 为什么? 他报恩,到你临命终时,他跟着佛一道来接引你。 他会告诉佛,我能到极乐世界全靠他,他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我才能到极乐世界。 这就知道,转相教化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决定不能够吝法,自己修这个法门,不肯告诉别人。 把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他成功,我有保障。 帮助人念佛往生,人愈多愈好,这利他。 下面这一句也是经文,「若不说法度众生,是即无能报佛恩」。 这个我们要记住,欢喜说法。 你说,一定要修,你自己通达经教,不能够依教奉行,那就难了。 选中这个法门,经要常常念。 古大德教导我们读书千遍,我们能不能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千遍? 我知道同学当中有一位,她念了两万遍。 我问她,妳用多少时间? 十年。 难得,她如果是不退初心,就是说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必定得生。 所以读诵非常重要,演说非常重要,读诵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利他,自他两利,跟佛同心同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下面接着,「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有这三句。 「约检,犹言束敛」,就是前面讲的「当自端心,当自端身」,就这个意思。 佛的教诫不要忘记,时时刻刻记在心上,时时刻刻表现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叫端。 端心,净宗这个法门,端心就是心上有阿弥陀佛。 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三业精进,这就是端心、端身的意思。 「和顺义理者,谓言行举止悉皆和于义而顺于理。 和于义,动止咸宜。 顺于理,自然中节。」这两句话念老在此地劝我们,特别提出来。 和于义,义就是义理,常常我们连起来讲,这个地方把义跟理展开。 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动作,于义,义是应当做的,应当做的这叫义。 理,自然中节。 义理是有节度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不及是失礼,超过了也是失礼。 譬如现在,礼节里面最敬礼是三鞠躬,你要四鞠躬,这过了,不合礼;我只两鞠躬,两鞠躬没到,不够,也不合礼。 所以这个顺于理,自然中节,理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礼佛三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我们见佛,恭恭敬敬的拜三拜。 不是拜给佛看的,是自己对佛的尊重恭敬,佛不在了,塑的佛像都这么恭敬,如果佛在世,当然没问题。 「又欢者欢喜。 诸经之末多云皆大欢喜。」这一句话很重要。 你为什么要学佛? 佛教人欢喜,每一部经最后一句话都是「皆大欢喜,作礼而去」,不是普通的欢喜,大欢喜,跟《论语》第一句话一个味道。 为什么要学孔孟? 为什么要去学颜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悦乎就是皆大欢喜。 我们如果希望这一生活得很幸福、活得很快乐,你说这个日子好不好过? 这个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也不相干,财富地位是命里有,命里没有不能强求。 你看孔子跟孔子的弟子们,他们都懂这个道理,他们不强求,有也不拒绝,合乎礼义。 皆大欢喜,最高享受,幸福快乐,圣贤人给我们,佛菩萨给我们,你只要肯学,你肯定得到。 欢喜。 「乐者安乐。 慈孝,俗云上慈下孝」。 父慈子孝,一家都明理,一家都是佛弟子。 底下举经的例子说,「如经云: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这是大慈。 佛对于众生、对于我们的爱护真的超过父母,一点都不假。 末后我们来看念老这几句话,「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誓愿救度,是为大孝」。 我们要不要学? 我们有没有看六道众生像看父母一样,誓愿救度。 这话是比喻,不是比喻,是真的,一点都没错,你慢慢去想,你愈深入,你愈感到句句话,字字句句都是真的。 「以大慈故,悉令得乐。 是乃菩萨之大行,亦即欢乐慈孝之实义。 再者,为能转相教语」,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诲,「必先以四摄,摄受众生」。 四摄法这括号里头有,布施,对于物质生活要常常照顾到,要关心到,财布施。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财法都要布施,常常布施,好! 四摄,摄受众生,第二个爱语,爱语是真正关心,帮助他离苦得乐。 利行,行是我们自己心行,决定对他有好处,对他有利益,叫利行。 同事,我们共同干的事业,哪一桩事? 传佛的教法,教化众生,同归净土,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老师,在老师会下肯定成佛,我们的功德大圆满。 大圆满不在这个地方,娑婆苦,障难多,不容易,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早迟都是圆满成就,这就对了。 希望同学们决定不能放弃,这才真正叫离苦得乐。 今天我们在此地,使命是续佛慧命,是为往圣继绝学,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丢失,要丢失,对不起我们的发心,对不起这么多人护持我们。 我们今天同学里面有很多全额奖学金的,奖学金从哪里来的? 全世界的佛弟子捐献出来的,这个恩德多大! 他们捐出来欢喜,希望我们成就,希望我们能承传佛法,他们就功德无量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我到极乐世界看到你也来了,这是真供养! 发布时间:2017-05-19 11:21:3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