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内容: 如果你去看禅宗公案,或者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 看了可能会懂,但没有办法悟道。 这些般若的经典,道理都懂,但对你都没有用。 因为禅宗经典讲的是修道的生命的一种境界,是顶峰的部分。 这些经典,是给阿罗汉境界的人讲的。 其实大乘佛法的经典,都是给阿罗汉讲的,不是给一般凡夫讲的。 很多人看大乘经典,就不相信。 他没有办法理解这个阿罗汉的境界,所以他就把大乘经典当成一种比喻。 比如法华经说的,念观音圣号,入大火火不能烧。 这个境界就是阿罗汉的境界。 普通人只能解释,嗔恨是火,念佛号可以去除嗔恨。 这就是现代人解释佛法的方式,其实是很大的误导。 就是用凡夫的境界来衡量阿罗汉的境界。 阿罗汉是什么境界,先不讲,就讲道教修道人境界。 道教修行中有一种方法,比如尸解法,分手法。 你看到他人死了,其实假死然后跑了。 道教的刘伯温,佛教的达摩祖师也是一样,据说达摩祖师来中国,死了埋入棺材,结果人们又看到他抬着一只鞋,往印度去了。 打开他的棺材一看,真的只剩下一只鞋。 这就是只履归西。 这里头也是有生命科学,就是道教能修出的尸解法。 除了尸解法,还有一种坐脱立亡,就是想死就能马上死,有这个诀窍。 梦参老和尚讲经时,有讲过他在西藏时也有学这个法。 可见西藏也有这个法,道教也有这个法。 这都属于生命科学的部分。 现在人修道有两个问题,一个就变成只研究知见,包括很多弘法的讲般若经典的。 就是道理都懂,但其实他做不到,只是会照本宣科。 就有佛的知见,却不会修行。 因为修行的部分,禅宗经典没有讲,讲了你也看不懂。 比如楞严经的二十五位菩萨证圆通章。 这二十五尊者菩萨都用自己方法证悟,我们能不能。 很难。 这里头很简单,但修起来就特别复杂。 般若虽然是眼目,但你只能眼睛看看,手脚都用不上。 好比你看人打太极拳一样。 他的招式怎么样你都懂,步子都对,可是你就是打不出来。 为什么? 因为打太极拳还有先行的功夫。 不是一进门就打太极拳,而是先联系站桩,站桩也不是好像你站的就对了。 还要根据时间,空间,以及身体的体质来修。 第二种,是真的外道,搞气脉,然后身体有感觉了,也能修出部分神通,就以为自己有境界了。 这类外道,记得外道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他在转化身体上有一定的功夫,甚至比学佛人还强。 但他缺少的是楞严经,金刚经的般若。 所以这两类要结合起来修。 不仅要有般若智慧,可是在生命,身体转化上,要有功夫才是真的。 这就是罗汉的境界。 大乘佛法有个特色,就是看不起罗汉的境界。 佛陀留下的最伟大的两个遗产,一个是罗汉果位的修法,一个是菩萨果位的修法。 中国多的是菩萨果位,你看每个人都在行菩萨道。 跟传统儒家观念相吻合。 但罗汉果位的,解脱的法,修的相对少。 现在你看,我们只讲菩萨果位,没有讲怎么断烦恼,解脱等这些声闻法。 解脱就是把自己的六根从六尘执着中能解脱出来。 你能不被外在的东西,包括三种欲望,男女是一种,饮食是一种,贪求各种世间认为好的东西,比如贵重的东西。 这三种贪求能断除,你就能断除烦恼。 从断除这三种烦恼来讲,传统道家讲的清心寡欲,跟罗汉果位有些相似了。 达摩传了心法,也传了易筋经,乃至达摩的武术,还有达摩的一掌经。 可见,禅宗中,心法也讲,转化色身也有。 两样并重。 不能只取其中一样。 你会发现,罗汉现比丘像,道教的道士,这两类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两类修行人的形象。 真正修行人,不是现出家,就是现个道士相。 在家行不行。 在家不行。 因为你想要解脱时,这些东西就能放下,没有牵绊,没有家的牵绊了。 所以修道中有生命的境界,身体境界的部分。 要转化这个色身,单靠禅坐,现在人根器还是不够的。 因为粗重的色身转不了。 最好是先从念经,拜忏,拜佛开始,把粗重色身转化后。 这里我尤其重视念法华经。 现在普陀山道生长老,一辈子念法华经,人们问他有什么感应。 他说,老了眼睛跟年轻时一样,耳朵也很好,这就是感应。 现在九十多岁,身体也不错。 念经更适合现在人学佛方式。 发布时间:2017-05-17 10:56:2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