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管学佛多久 如果不去觉悟 只是种点善根而已 内容: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儿子去世了,他的父母整天忧虑悲伤,由于过度的伤心,甚至放弃了自己所做的事情。 佛知道了他们的不幸,深怀悲悯,亲自去度化他们。 当时的情况是:那些有信心的达官贵人,都是他们自己到寺庙里去亲近佛陀的;而那些难度的、可怜的人,佛则会亲自去他们家里度化。 佛陀来到这户人家,给他们开示说:生死是生命的阶段和现象,每个人都必须面对。 正确的方法是从死者的身上生起观照,知道世间是无常的、苦的。 而寻求断苦的方法就是“知苦思断集”。 想没有爱别离的苦,一定不要种爱别离的因。 生起观照吧! 观照能让你认识世间,得到解脱。 佛即为他们说了一首偈:“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 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这首偈的意思是说,不管人也好、物也好,如果你去喜爱,不去认识观照他 ( 它 ) ,将来就会被所喜爱的人和物所累。 因为你不认识他 ( 它 ) 的本质就不肯放弃,而耽误用功修行。 由此可知,我们要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常常生起观照觉醒,慢慢生起来一种择慧。 用这种智慧的力量,正确地面对一切法,而不被其所累。 一方面我们无所牵累,另一方面通过它又能促进自己积极向上进取,更加精进地修行成佛之道。 佛又为他们讲了另一位在家修行人的故事。 一天,这位在家人在犁地,家人来告诉他:“你儿子死了。 ”他只是淡淡地告诉家人:“下一顿饭,少做一份就可以了。 ”难道说他的心麻木了吗? 不是的。 是他从别人的死亡当中了解到无常,更能警觉自己要无所牵累,所以他才能坦然地面对种种苦难。 从上面的故事当中,我们应该有所体悟:修行,不管你学多少,如果不在心里生起来一种觉照,不会警惕自己去觉悟、觉醒,这样是很吃亏的,只是种点善根而已。 如果能够边学边思惟观照,也就是边学边修,我们从当下就能够学会解脱自在。 这个时候再去做一切事情,我想那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17-05-15 13:05:4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