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修行人还是很多的 内容: 修道要有善知识,遇到善知识也要福报。 那什么才是善知识? 很多人都想遇到高僧大德来指点,或者就常抱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 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修行人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修行的人,还是很多的。 梦参老和尚讲,佛叮嘱这世界上有一万罗汉应世度众生。 你看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在五台山绕清凉。 所以真修行人还不少,可是真修行人有没有标准呢? 我们要对高僧有敬畏和高山仰止的情怀。 但你不要对高僧抱着幻想。 我就以民国的高僧为例,弘一大师算高僧吧,但你要是遇到弘一大师,他根本很少跟人讲话,就自己念佛。 估计他在世时,你也不会觉得他是高僧。 还有太虚大师,当时可以说是革命派,佛教界都对他有意见,争议太大。 你遇到他,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还有虚云老和尚,他太严格了,你想要亲近他,也很困难。 他老人家五十多岁开悟后才可以弘法。 接着走南闯北,吃的苦中苦。 那我们现在就抱怨说没有修行人。 我们是否具足遇到修行人的福报资粮,乃至人格。 像真的遇到高僧,高僧都是很严格对人的。 估计你也受不了他的严格。 还有吃苦的精神,甚至高僧也会骂人,尤其是修禅的,脾气都比较大,性格暴躁的比较多。 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甚至你去了,还会诽谤,他们的修养都不如世间人。 甚至你会骂他。 为什么? 因为修行和修养是两码事。 修养是为人处事,有世俗的一套套的,是生活上的东西。 但修行,是灵性的东西。 修养是让人更好的生活,但修行不一样,修行是一个人灵性的本地风光在显现。 那我们是否真的有这个福报遇到善知识呢。 有些人看不起出家人,总容易看到出家人的过失,或者持戒的问题。 我们人批评别人太容易,自己做到却很难。 好比凡夫批评当官的一样,总觉得别人不够清廉。 或者我们批评别人持戒不好一样。 这样子就很容易造很深的口业。 第一,那些僧人,有些是凡夫,他们有出家的善根,但也是凡夫僧,也在修行中。 有过失错误是难免的。 毕竟他也不是佛。 因为佛知道凡夫容易犯错,所以祖师就订了寺院规矩,丛林里头每个月都要诵戒,还有忏悔。 想要做得好,这是需要福报的。 做不好的,就好好忏悔。 所以不要拿高标准去要求别人。 像弘一大师他学律宗,弘扬戒律,但他一辈子都不讲别人的过失,都在反省自己的过错。 第二个,我们总喜欢把高僧定义为某种模式,比如有神通,或者持戒很好,乃至慈悲如海。 然后用这些来否定一些凡夫僧。 我们总看不起身边的师父,而是很仰慕远方的出家人。 因为你在师父身边呆久了,你很容易看到他的过失。 这就有很大的错误。 我们人有个弱点,就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当然也没有高僧,高僧和风景都在远方。 这是我们的毛病。 第三个,真正的善知识,你每个阶段遇到的,都是不一样的。 没有一定的标准。 有些师父很世俗,客套。 他也是接引的方式。 能客套一些,也能接引一批人。 如果都太严厉了,那众生都疏远了。 有些师父很严厉,也是接引另一批人,可以让人断除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方式,所以出家人也现各种相来接引。 至于哪一种相才是真正的修行。 其实能接引你进来,能够向上积极的,都是真正修行的。 这样子你会对你遇到的人,事情,乃至各种师父的修行方式都很感恩。 有些师父层次低,基础低,你也不要看不起。 层次低能接引低级别的普通百姓。 好比法一样,有些法简单,就接引简单的人。 有些法高远,就接引上根器的人。 谁才是真修行的。 你觉得清高的人是真修行,还是世俗的才是真修行。 其实两者都一样,没有分高低的。 高低都是你的错觉而已。 像禅宗丛林,禅师风格都是很严厉的,严厉到不近人情,有些人也会受不了,但有些人就特别欢喜这个风格。 还有的小庙,很热情,像家一样,当然也很世俗,也有些人不喜欢。 但有些人就欢喜,因欢喜而入佛门。 所以说,这些都是法,都在接引众生。 能让众生入佛门,就能皆共成佛道。 想要修行,就要有佛缘,跟修道人有缘分,你才能修。 没有缘分,你也修不了行的。 要广结善缘,尤其是修道人的缘分。 法靠人弘嘛。 要有人来弘扬,法才能转动。 修行人正是因为带着一点缺点和习气,他才能和凡夫一起,来度他们。 所以不可轻慢任何出家人,看不到他们的功德,只能是自己福报不够而已。 发布时间:2017-05-03 13:10:3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