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服务模式中变成服务员 内容: 2016年2月,我成为了一名修学义工。 在此我分享下做义工的心路历程,以及自身的改变和收获。 去年初,一位师兄把我拉到一个义工岗位,叫我担任组长。 当时,我对这个义工岗位一无所知,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怎么做,觉得自己无力胜任这一岗位,所以就千方百计地想推辞。 但在那位师兄的善巧引导下,勉强答应了。 但答应之后又有点担忧和后悔:一方面不了解这个岗位模式,怕干不好,另一方面怕失去和战友同学聚会的机会。 更担心的是,怕由此影响到自己正常的修学和生活。 师兄也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多次鼓励我:“正定师兄啊! 你只要用发心去服务,用心去做事,不要太执著结果,那你做的事都是圆满的。 ”对啊! 我所担心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与此同时,另一位师兄也带着我进行了几次义工行。 在和两位师兄的交流、共事中,我看到了他们做事的热情以及热情背后的动力——菩提心。 反观自己,不正是缺乏这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吗? 原来,我之所以怕,是因为局限在“小我”的状态,没有打开心量去接纳“大家”。 这与学佛是不相应的,与三级修学、两套模式也是相悖的。 我要改造自我,提升生命品质,就必须接受两套模式,落实两套模式。 只有践行模式,才能从自我的状态里走出来,才能真正走上生命的觉醒之道。 我上岗了,接下来对接和服务了几个班,过程都挺顺利。 四月初,我到一个同喜班进行服务支持。 按流程,前面的环节都很顺利,到学员分组的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个班级的师兄一致要求把他们分成两个共修小组。 我看到现场的气氛有点乱,这个情绪“腾”地一下就起来了,凡夫的“优越感、重要感、主宰欲”马上就起来了,并且这一心行还不断地蔓延膨胀。 最后,由我决定,把他们分成三个组。 一路上,带着满足感回到家里。 平静之后,翻开《服务手册》,看到:小组可由4-7名学员组成。 哇! 这无疑是给我当头一棒,发现自己对模式的学习是多么的肤浅,执行又是多么的机械呆板,根本不了解模式背后所蕴含的慈悲。 模式是法,是为了成就每位师兄的修学。 我自己的修学也没跟上,导致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正如导师的教诲:“修学没上去,一切免谈。 ”我马上找到该班辅导员做了相应调整。 就在这一天我发了个愿:要服务好每个班级,要为每个班级选出合格的班委,为每位学员创造良好的修学氛围。 之后我参加了所有的修学学习和培训,还推动师兄们参加学习。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选好班委对成就师兄们修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 现在,师兄们在进班服务前都会做足前行,调整发心,然后带着一颗“无我利他”的心到班级中去,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 师兄们做得法喜充满,义工行也成了大家修学的增上缘。 我呢,也把服务模式带到家庭生活中了。 以前我在家里就是个大男子主义者,受到“男子汉不用做家务,只要出去挣钱”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班回到家就是个大爷,沙发上一趟,睡睡觉,看看电视,看看书,等着老婆叫吃饭。 而这正是引发家庭矛盾的根源,甚至搞得家里好几次大动干戈。 这都是我没有服务意识导致的。 我为什么在书院才有奉献精神? 在家就成了大爷了? 是我的分别心在作怪。 找到了根源,我就学着做做家务,时不时地扫扫地,洗洗碗,做做饭。 妻子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现在小家庭也很和睦。 妻子也从以前反对我学佛,到现在“默许”我学佛了。 义工行帮助我打破了“小我”,促进了我的修学,让我收获了和睦的家庭,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事可以检验、促进修学,修学可以指导做事”不是一句空话。 今年我承担了这个义工组的组长岗位,这对我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组织推动各小组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传帮带,使更多师兄通过义工行得到成长。 “传帮带”工作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当然有一定的困难。 但我相信,有模式,有导师智慧的指引和慈悲的加持,有师兄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更好的。 发布时间:2017-04-07 03:16: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