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灯照亮来时路 内容: 一、缘起阳光和煦,我和同事坐在西园寺池塘边的石凳上。 虽然鸟鸣、游客声、风卷草叶声在耳边此起彼伏,我心中却感到万籁俱寂。 静坐半晌,同事开始倾泻心里的委屈。 她刚生了孩子,面对疲惫的身心、沉重的房贷、难以琢磨的单位变革、闹心的婆媳纠纷、挥之不去的丧母阴影. .. .. .她真的很累,很需要帮助。 可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 进入三级修学快半年了,我深信不疑,书院能够提供给她解决一切人生困惑的智慧;而我除了倾听、建议以外,能给她的最彻底的帮助,莫过于让她了解三级修学。 可是,我拿什么说服她呢? 二、“模模糊糊”去年10月,一场幻影湮灭之时,我正巧进入了三级修学。 而与济群法师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则可追溯到五年前。 五年来,脆弱、多虑、爱哭、愚痴的我,不断在瞬息万变的人生境遇中起起伏伏、四处攀缘。 好渴望能够抓住一根“稻草”,让我脱离这些无谓的内耗! 刚进入三级修学的那段时间,我不断听到同修班师兄、辅导员、辅助员等师兄说到自己进入书院以来的改变,每次我都竖着耳朵搜寻自己需要的答案,可似乎大家都是如鱼饮水——凭感觉,说不清。 而我自己呢,亲身经历了半年的用功修学,到底得到了什么? 同事问时,我似乎也一时语塞。 我说:和爸妈争执少了;她笑:这还用修? 我稍稍自省就能做到。 我说:对金钱的执著少了,更爱惜物品。 她答:我从来都做得挺好。 我说:感觉烦恼持续的时间短了、强度小了。 她疑惑:是不是心理作用呢? 我说:不执著了,把名、利、个人想法,都放下很多,也就是比较无我,心量大了。 她沉吟半响:恕我不敬,这可以理解为阿Q精神。 我思索了一会儿,深觉自己的改变,或许实在难以言名。 就像一团光雾,一点点驱散心里的迷惘;就像一块枕头,软绵绵地承担了心头的惴惴不安;就像“一键清理”,清清爽爽地排除了众多杂念。 三、“实实在在”然而,这些改变却一点也不玄乎,每一条都很平实。 以孤独感的生灭为例。 有一天下班回到宿舍,一个人,孤独感猝不及防地袭上心头,但就在这时,正念不知不觉地涌了上来:孤独是因为太在乎自己,不懂关爱他人。 是啊! 我有那么多可爱的学生需要关心,我有那么多可以为别人做的事,为什么会孤独呢! 盘点一番,我立马坐下来写下了教育反思备忘。 还比如“嫉妒心”的生灭。 小时候在小地方养尊处优、鹤立鸡群,因此滋长了嫉妒心,见到亲戚、朋友、同事做到我不能做的、得到我没有的,心里总是会发酸。 然而有一次,看到同事取得公益事业的成就,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自己的壁垒打破,这个办公室所有人的成就,哪一个不应该令我引以为豪? 同事做了我想做,却因力量不够做不到的事情,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随喜? 那一刻,像是一只蝴蝶破茧而出,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舒畅。 还有用“随缘”接受自己和家人的不足,用“财富四分法”理财,用“感恩心”净化我慢,用“慈悲心”扩大心胸,用“无我”舒缓情绪,用“爱语”和“倾听”提升教学能力. .. .. .四、路在脚下历数经过的一件件事,我终于明白,三级修学带给我的改变,绝不是神神叨叨、脑胀心热、自我麻醉。 之所以说不清道不明,不外乎因为它太细微了,不过就是用一点点的正念去替换、去承担、去归源,再慢慢汇集为心态、生命品质。 就像每天我们的身体都在生长出新的细胞,我能说清哪一个细胞是新的,哪一个是旧的吗? 但是,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是不是通向一个更光明、更达观的未来? 我想,走过这一条路的师兄,都会像我一样笃定。 发布时间:2017-04-06 02:08:4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