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放低自我,把握修行的方向 内容: 前段时间修学中士道时,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 对于周围的人,虽然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对境,自己内心的显现,但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与众生和一些对境保持着一个安全的心理距离。 当时想:不让自己烦恼现行,是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刻意保护下,好像心清净了一些,也挺欢喜的。 进入上士道的修学后,顺着法义的引导,仿佛我需要睁开眼睛,去直面和利益众生了。 我也“热情”起来。 上班时,老想着怎样利益众生,为同事排忧解难。 婆婆生病了,我积极地找专家,还请了假带婆婆去看病。 看下来,疗效很好,自己也很开心;看到同事的家人生病,就热心地推荐家人看过的中医诊所;看到同事有烦恼,就聊天引导。 “度众生”成了我的主业,白天落下的工作,晚上加班完成。 我以为这样做,自己会收获法喜、慈悲和智慧。 但是,我却发现我执并没有减少,烦恼还是不时生起。 一天晚上,我因为第二天要去参加一个活动,想带孩子一起去,又觉得一个人搞不定,所以希望先生也一起去。 当先生没有配合我的想法时,我特别委屈,气愤地向他抱怨:我为你,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我需要帮助时,你却只顾自己,我好寒心。 先生也满腹委屈:你做决定,从来不和我商量,都是自说自话。 你修学了这么长时间,我看你还是那个样子。 我听了也一愣,仔细想了想:我的决定,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应该是正确的。 难道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这么正确的决定,你还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不过我转念一想,先生对我这么有意见,不顾我的“功劳”和“苦劳”,我肯定有些地方做得“太过分”了。 我得反思了! 过了一会,我口气松下来,放低了姿态,向先生吐真言:我并不像自己说得那样“高大上”。 最初学佛时,也没有崇高的理想,而是因为自己太痛苦了。 从小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原因,造成自己心量狭小,敏感多疑。 外在生活看似顺利,内心却很痛苦。 这才推动我努力修学佛法,想离苦得乐。 现在的修学就像是吃药,药不能停,一停,我就回到了解放前。 比起以前,现在我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当然还是有很多的缺点。 请你包容和理解。 听我这样说,先生也更理解我了,还中肯地说:你那么痛苦,是因为你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我心里说:嘿! 你点得真准,我的痛苦就是因为我执太重了! 第二天,我没有提要求他陪我们的事。 等到快出发时,我试探地问:“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吗? ”眼里满是期待。 他由一脸严肃,破颜为笑,答应了! 共修时,我分享了这件事。 辅导员善德师兄说,修学后,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意识到自己是凡夫和重病患者,自己的想法是有很多问题的。 人家不接受我们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人家提出反对意见,也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可以认真地思维一下,有哪些可取之处。 是呀,通过这件事,我又看到了自己的老问题。 学佛前,自己就是“常有理”。 学了佛法,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理,我就更加“正确”了,却忘了最基本的于己作病者想。 上士道,要在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基础上来修,没有前面的心行基础,善行也可能成了凡夫心的增上缘,是强化了我执,而非削弱我执。 善行不只是外在做了什么事,而是以什么发心去做。 要时刻关注这颗心,不要让凡夫心钻了空子。 发布时间:2017-04-06 02:05: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