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习气的知,悔,改 内容: 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习气,知道多久了? 也没有不承认。 比方,对,我脾气大、我很容易急躁、我做事太随意了、我有时候答应别人都忘了、我有时候有一些疑问也不懂得主动赶快去问人,我们都知道,有没有悔? 这个悔就不一定了。 悔当中有什么? 悔当中有对於圣人的尊重,我不能糟蹋孔子的教诲;有对於师长的感念,师长教我这么多,我不能消遣他的教诲,不能糟蹋了;有对於自己的悔恨、反省,不能糟蹋自己的光阴,不能得过且过,我都三十、都四十了,这一生不能白来一遭,得要成就自己的明德。 知跟悔,悔是更深,那个悔会形成一种动力。 假如没有形成动力,叫因循苟且,那个知就很浅了。 悔之后,当下就愿意去改,然后愈挫愈勇,它会反覆,但是会不断不断的砥砺自己,最后把它突破,彻底把它改过来。 比方「凡出言,信为先」,好不好做? 我最近也常常遇到,我们同仁说,「蔡老师,你答应我一件事。」我的心脏就开始跳,他说答应他一件事,我可能又忘记了。 但是,假如我忘记了,马上又说,「我最近太忙了。」这句话叫「倘揜饰」。 你看,人那个念头,相续不断可能都跟经教不相应,自己假如不冷静看不到。 马上要道歉,进而宁为成功找方法,为什么会忘? 没有赶快记下来。 有! 我记在本子了,忘了翻。 那你要进一步,你每天要翻。 或者是有,我昨天晚上翻了,可是下午的事早上我又忘了。 那你的习惯要变成每天翻三次,早上起床翻一次,中午吃饱睡午觉以前翻一次,傍晚又翻一次,你就不容易忘。 甚至於还是忘,那还有一个方法,把你的手机设定好,到那个时间,哒哒哒哒,然后上面还写哪一件事,你就不会忘。 所以这又是一个心态,宁为成功找方法。 孔子有没有教? 有。 还是孔子的感叹,今天怎么夫子的感叹都来到现场? 夫子又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翻成白话文就是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办,该怎么克服,赶快去想方法,没有这么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的人,夫子说,我也拿他没办法了。 因为他没有这个主动积极去落实的话,学再多的东西,他没有办法用上去,他会有太多的藉口不去做,他就不可能有突破。 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00集 发布时间:2017-04-02 10:16: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