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八步骤直面我的情绪 内容: 这段日子,共修的话题都是八步骤,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我该怎样运用八步骤这个武器呢? 今天,久违的情绪再次生起了。 我不停地问自己:情绪从哪里来? 怎样化解此时的情绪? 如果情绪不是我,应该怎样远离它? 如果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又怎样让自己进步? 可是,所有的疑问都无法平息我那一刻的情绪。 男友提醒我说:这就是你要修行的地方啊! 但依然无济于事。 当看到@所有人的沙龙通知上,有招募“摄影义工1人”时,我马上私聊组织者,报名摄影义工,可是开会确定的摄影义工却没有我。 当我与同修商定、认可以我的名义暂定沙龙场地后,开会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又只字未提已经定下场地的事宜。 顷刻间,我心灰意冷。 难道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么? 我该怎样面对不被接受的发心? 越想越生气,不但想起了之前的一些矛盾,甚至联想到20年前上学时受到的类似的委屈。 烦恼中,我想到了八步骤。 再次翻开《人生五大问题》中“我是谁”一章,用八步骤来寻找克制情绪的办法。 (第一步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 第二步正确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 )导师说: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时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 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 我们为什么会被其主宰? 原因就是把这些情绪误以为是“我”……(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加以说明。 )那么情绪到底是谁呢? 怎样用智慧进行观照呢? 突然发现,在对境来临时,曾经法喜充满的我,学过的道理竟然一个字也不记得了。 书中写到:事实上,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我执”还是世间一切是非纷争的根源,是我们和他人相互抵触、难以和谐的原因所在。 生活中,一个自我意识过强、处处以“我”为中心的人,必定不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反之,那些淡化自我、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不仅深受大众欢迎,自己也能安乐自在。 因为他们不必害怕“我”的利益受损,担心“我”的自尊受挫。 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 (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自己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 )这一段曾经指导我放下很多包袱的法义,让我再次赧颜汗下。 我了解到,在烦恼的那一刻,就是自我意识过强的时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 当发现摄影义工里没有我,就认为“我”的利益受损,“我”不被重视,“我”的自尊受挫。 完全没有考虑到,负责家庭沙龙的师兄要考虑很多事,一时疏忽也是难免,并且还用经验丰富的老义工的标准来衡量她。 认为“我”第一个报名了,就不应该没有我,认为“我”为沙龙定场地,就应该在讨论的时候讲出来,认为“我”有推动沙龙的作用,“我”的贡献应该得到认可。 没有考虑到,在大家商议之前说出这件事,也许会让大家觉得不够民主。 师兄们的一切付出,“我”都认为是应该的,不但不随喜功德,还要处处埋怨。 正是验证了导师的一句话“我执我见太重的人,当他贡献越大的时候,由此带来的麻烦往往也越多。 因为贡献会被他当做我执的资本”。 更何况,我到底有何德何能呢? 哎! 又开始赤裸地剖析自己了,好心塞。 (第五步,学会用佛法智慧重新审视人生,解决现实问题。 )一口气说了好多个“我”。 这个“我”里包含着无数个给自己和他人贴上的标签。 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而又无法自拔的烦恼。 一旦将所有的标签去除,这个世界好像又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我最初的发心就是为了家庭沙龙能够办得顺利,让大家开心,却悄悄演变成展现“我”的情绪的舞台了。 又一次因为错误的观念,引发狭隘、自私、贪婪、对立、冷漠等一系列的负面心理。 (第六步,摆脱不良串习,建立正向的心理。 安住在正向心理中,完成心态的改变。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 深刻认识到,“我执”给生活带来的情绪和烦恼是随处可见的。 稍不留神,就会被串习趁虚而入。 (第七步,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依正见进行观察思考,摆脱不良心态。 )为何已经了解佛法道理,也能用于生活,可是心态和情绪还是这样起伏不定、无法控制呢? 法义中说:无始以来,轮回的串习始终在主导生命,力量根深蒂固。 相比之下,修学建立起来的正向心态还不稳定,需要不断养护。 所以,我缺少的就是时时对正向心态加以关注、欣赏、支持和重复。 每当情绪生起,都应该深入思考,是不是“我执”又出现了? 较强的自我意识是不是又生起了? 只有随时把串习扼杀在摇篮里,不断地进行正向思维,才能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八步,思维正向心态的利益,依正见进行思考。 不断熟悉和重复正向心态,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只有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改变凡夫的生命品质,圆满的慈悲和智慧才会体现。 可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谈何容易呀! 就像济群法师公众号发出的文章《慢慢修快快来》中说:顿悟只是以渐修为基础的瞬间爆发,并不是凭空而有。 如吃饼,看似吃到第五块才饱,但如果直接吃那个第五块,没有前面四块,能饱么? 如果什么也不做就等着顿悟,那是做梦。 所以,这种生命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修行造就的。 我只能一步步按照八步骤慢慢前行。 当我运用八步骤重新阅读《人生五大问题》中“我是谁”之后,最终从思想根源解决了自己无法释怀的情绪,真是收获满满,心情愉悦! 突然发现,如果八步骤是武功秘籍,那么法义就是传世利剑。 只有宝剑,没有功夫,面对敌人也是望而却步。 如果只看法义,不运用八步骤,最后只能是法义是法义,我是我。 发布时间:2017-03-21 23:50:0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