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拿什么奉献给您 内容: 前天晚上,我接到矛矛师兄的通知,让我准备一下今晚的分享。 那个瞬间,我茫然一片,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我该分享什么? 我不知道,我该如何向导师汇报我的修学? 我该拿什么奉献给您,我的导师? 2014年8月3日,我第一次参加共修,从此步入三级修学。 2015年10月1日,我第一次来到西园,第一次见到您,第一次参加皈依共修法会。 从那一天起,我有了一本通往佛国的护照。 2016年10月20日,我第一次作为辅助员,作为三级修学的合格产品,参加辅助员的学习。 2017年2月1日,我第一次站在佛字崖下,听师兄演唱《大爱天成》。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点生命的价值;那一刻,我感受到,您的慈悲大爱。 回首过去,20岁前,学海里的拼搏挣扎;30岁前,职场中的沉浮努力;40岁的婚恋纠葛。 我的人生一直在迷茫中,像一列高速列车,勇敢地冲向生命的终点。 如果没有您的慈悲,没有三级修学,我不知道我的生命该如何宁静,我不知道会沉沦到哪里! 作为一名实习辅导员,当我再次学习模式篇、信仰篇、社会篇时,我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了书院的性质、院训,模糊了八步三禅的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佛教的财富观、世界观。 而面对新师兄求知若渴的修学态度,积极自修并真诚分享时,我感到,不是我在“关爱、陪伴、理解、引导”师兄们,而是他们在调整我的修学态度。 同时,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把修学重心转移到了同喜班课程上,因为在那里更容易获得师兄们的赞叹和肯定。 而肯定又让我背负更大压力,需要投入更多时间。 而放松同修班课程的结果,是感觉《道次第》越来越难,越来越无法落地。 辅导员智娟师兄发现我的偏差。 几次深刻沟通后,我才慢慢理解修学模式和服务模式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完成个人修学的前提下,才能把事情最好,才能让做事成为修行。 否则,成就的只能是凡夫心,所以,模式不仅引导我成长,同时也保护我的成长。 三年的修学,三个月的实习辅导员,让我明白,慈悲别人就是慈悲自己。 我开始用心实践服务模式,在每一次义工行中,检验自己的心行,检验自己是否带着无我利他的心,是在追求个人的优越感、重要感,还是学着在做事中修行,时时随喜他人功德,检讨自身不足? 此刻,面对导师,我也在提醒自己:我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我在意效果吗? 面对苛责或赞语,我能平静吗? 我知道这很难,犹如一人与万人敌,但我更确定佛法慈悲和智慧的力量。 最后,恳请导师加持,令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忘初心,勇猛精进;在未来的日子里,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我愿,奉献一颗虔诚的心,让无尽心灯照亮大千世界,愿菩提花开满世界。 感恩导师! 发布时间:2017-03-04 12:38: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