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幸福 内容: 佛法说人生是苦? 哪里苦了? 带着问题看看我的生活,常说人生有四件事情是幸福的。 1. 睡在自家的床上。 2. 吃父母做的饭菜。 3. 听爱人给我讲的情话。 4. 跟孩子做游戏。 我的职业是幼儿园老师,在父母眼里我已经是幸福的人,整天和思想单纯萌翻天的孩子做游戏,还能养活自己,算得上是份幸福的工作。 三年一轮回,从孩子嚎啕大哭初次离开原生家庭,把依赖从妈妈身上转移到我身上时,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每天早晨一走进教室,小不点在教室里热情地说“老师早”,有的贴过来拉着我的手,甜甜地和我打招呼,轻轻地在我的手背上连续亲吻好几下。 这样的早晨怎么样? 幸福吗? 是的,每天一进教室我都感觉很幸福。 日复一日,每个孩子的特点、脾气印刻在脑海里,对他们的喜爱也会日益剧增。 这就是每个老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动力,是情感上的一种执著。 孩子会长大,三年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季,孩子不在眼前,可心理轨迹仍往老路上走,谁谁最爱吃大西瓜,谁谁游泳特别棒,谁谁该长得这么高了吧? 这是淡淡的思念之苦。 过了一年半载,不小心在路上遇到已经长大的孩子,心里的快乐藏也藏不住,嘴角不自觉是向上的。 这就体会到思念的痛苦有多少,缓解痛苦所带来的快乐就有多少。 就感受而言,我们体会到的并非一味的苦,而是苦乐参半、悲喜交集。 佛教所说的人生是苦,并不是就现象而言,而是透过现象所作的本质判断——苦是人生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生活中有没有一种快乐是本质性的? 无论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享受都是快乐? 就拿和孩子做游戏这件事来说,我在发高烧头晕脑涨还要坚持在工作岗位和孩子做游戏,快乐的体验直线降低。 孩子心智渐渐成长会有新的需求,他会一直做游戏吗? 获得一个技能一个体验后必然是要挑战新的发展,这才符合发展规律,和孩子做游戏也是有保质期的。 人类的五千年文明,同样是在帮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快乐。 但结果又是如何? 因为看到了老师的精神和体力的透支,幼儿园专门请心理咨询师来给大家做讲座,最后借用了一张佛教的图来做总结。 一个人跌落悬崖抓住一根悬在树上的绳子获得幸存,上有老鼠咬绳子,下有老虎虎视眈眈看着,危急之际急需救援,正好有蜂蜜沿着绳子滴下来,只要一张嘴就可以品尝到甜滋滋的蜂蜜。 我该怎么做? 心理专家说享受当下,品尝蜂蜜就好,建议有时间和朋友聊天、旅游。 品尝蜂蜜,生活里的痛苦就此解决了吗? 烦恼就此消失了吗? 并没有,我依然在旅游结束后,又掉落焦虑的情绪里,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了解生命真相,一直向外追逐,对孩子的贪恋、用聊天旅游转移注意力,都是在遮盖烦恼,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不学佛法,我一直看不到这一点,以为改变外在环境才是解决痛苦的有效途径。 这一定位的偏差,带给我的烦恼很多,旅游的地方多了,觉得好多地方都去过了,可烦恼依然不少。 心里的欲望一个接着一个,需要我去满足它。 身心疲惫该怎么办? 佛法告诉我从源头解决,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 现在的我怎么样呢? 多余的欲望减少了,时间突然多出来好多,情绪比较稳定,对家长和领导扔过来的情绪炸弹也不是那么在意了,看到孩子,心里由衷地赞叹这是生命的奇迹,有种从容的感觉。 发布时间:2017-02-28 22:50:1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