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信仰与超越信仰 内容: 同学聚会,谈到信仰的问题。 其中一位同学说,他的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朋友与其交谈时问道:你有什么信仰? 同学回答:我没有信仰。 那位外国朋友叹息地说:那你什么都没有了。 “那你什么都没有了! ”虽然学佛有几个年头,但这句话确实让我感到震撼,他们对于信仰是这么看待的,可见其分量。 也许在他们心里,信仰就是一切。 可悲的是,我们国家大部分人对于信仰的认识几乎是“文盲”。 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认为生命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相对于无尽的过去与无尽的未来,此生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而此生所拥有的一切,也会在我们死后,灰飞烟灭。 随后大家的问题讨论基本围绕《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展开,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看过这本书。 可见,其实我们内心还是有信仰需求的。 一开始老同学便提出,人是需要有信仰的,还特意提到,让大家不要对我这个有信仰的同学另眼相待,真是好兄弟啊。 想当年我们从高中同学到大学同学,到工作在一个宿舍,后来一起“创业”……亲密程度不过如此了。 记得当年“创业”时,他时常带着一本《圣经》在身边,也许只是“玩一玩”,而那时的我只是学习一些国学。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现在他说没有确切的信仰,而我已系统修学佛法有几个年头。 如果没有信仰,再过几个十年,那他那堆灰和我那堆灰究竟有何关系呢? 接着,有位同学提到,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信仰的是“金钱”。 是啊,这个社会几乎人人唯利是图,这种思想引领着我们随波逐流,却又身心疲惫。 另一位同学谈到了自己最近的挫折,看他似乎深陷烦恼,同时也说自己比较浮躁。 是啊,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不浮躁呢? 不仅浮躁,而且还带动他人浮躁。 可在这种潮流和浮躁中,我们有自主的能力吗? 我们可以从中出离吗? 这似乎是很多人的期望,却又无法实现。 作为学佛人,我已经体会到这一切的可能,也感觉到了社会的需要,我明白自己的确要为之去做些什么。 而我们几位同学纯真的关系,在这个社会也是要倍感珍惜的,未来,这应该是法缘吧! 我们又谈到了子女的教育问题。 没有信仰的时代,谈子女的教育是悲哀的。 因为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是出路,却还要领着孩子到处追求,那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在社会大众看来很重要的一切,对于一个信仰者来说,却是“什么都没有”,这是何等的角度? 我也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孩子未来要有:不被社会影响,有控制自己心念的能力。 同学纷纷表示,这个很难。 是的,但关键是这个很重要,可以说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 当然,也是我在对自己孩子引导过程中所导向的目标(注意,不是教育,是引导)。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社会牵着走,或者活得非常痛苦,这样的人生实在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甚至还不如林间的小鸟自在呢! 虽然在谈信仰,但同学们基本还没有明确的信仰。 于是,我建议大家可以先了解心理学,毕竟无论怎样,大家需要面对这个社会,面对各种事情,各种心理的压力、烦恼、困惑、躁动、忧伤、痛苦……很多人感叹,活着真累! 但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却是更大的未知,而未知有多大,恐惧就会有多大。 再者,毕竟技术层面的调整是缺乏深度的,也是很不稳定的。 这一点,个人在《人格建立与心理健康》中曾经谈到,而信仰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心理问题。 这也不是纯粹的理论,除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外,我接触过一些心理咨询师。 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他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会被患者的一些情绪、信息等污染,以至于自己反而深受其害。 他们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是靠自己无法解决的。 因此,后来也有很多人转向佛法的修学。 如果没有信仰,生命就没有长度;如果缺乏智慧,生命就没有深度。 聊着聊着,兄弟们劝说我可以有信仰,但不要太迷。 真是感谢大家的善心,因此我也没有再解释。 其实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修学,我清晰地认识到佛法与一般信仰的不同,它不仅仅停留在信仰上,而是超越信仰的。 也就是说,无论佛法中提到的什么境界,都是可以通过修行体证到的,那是实事求是。 就像刚才大家劝我的善心,就是真实的体会。 每个人都有善心,只是广度、深度有所不同,佛法中慈悲心的修行,就是无限扩大这一份善心,直到遍及每一个众生,每一刻,每一种行为,每一个心念……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这就是佛教徒真正的信仰。 我们不仅要信仰,更要完成信仰的实践,最终圆满信仰。 此时的信仰已经不仅仅是信仰了,更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生命品质! 所谓的佛、菩萨也不是一种称呼、一个名头,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圆满的人格和生命品质。 聚会结束,每人赠送了一两本法宝,欢喜离场。 别时有约,改日再聚! 愿我的兄弟们平安吉祥,福慧增长! 发布时间:2017-02-10 23:23:5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