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做文宣的心路历程 内容: 今年班级选班委的时候,我发心做文宣义工。 近半年来想辞掉职务,又想做,多次反复,真是内心撕裂的半年。 刚开始做文宣,我很有热情,觉得应该为这个岗位做点事。 于是,我每天空的时候就会发5—6篇文章到班级群里,因为书院网站的文章更新速度太快了,我要及时推送给大家。 有次共修,问了一下师兄们的反馈意见,大家说发得太多了,有的说都没有时间看,大家上班太忙了。 有的师兄建议每天就发一两篇。 尽管当时自己心里有点不快,但想想也是,既然是为大家服务的,那就按师兄们的意思去做吧。 师兄们参加班级活动,拍了很多照片。 我有段时间特别想做个班级成长记录,一方面增强凝聚力,一方面记载我们一起修学的点点滴滴。 我想,当我们老了再看看一起修学的照片,一定会很感动。 带着这样的热情,我做了一个班级相册。 其实PPT我也做得不熟,都是摸索着在做的。 刚开始,师兄们也很欢喜,随喜赞叹,我也挺开心的。 后来有一次,我的电脑很卡,因为照片太大,我想了很多的方法,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终于把整理好的相册发在班级群里。 结果半天了,群里都无人回应,我当时心里很恼火。 验证了导师的话:凡夫心是需要被肯定的,不然就气急败坏。 再后来,自己心里就有了障碍,推送文章有些顾虑:要是别人反感怎么办呢? 这个时间点,要是打扰了师兄们的工作怎么办呢? 要不要发? 他们有没有时间看? 我的内心没有了最初的欢喜和热情,变得有点僵硬和被动。 同修班每天做定课要念诵一些文字,在念诵的时候要用心去观想佛菩萨的境界,把自己融入到三宝的功德中,要用佛法来作意,而不是用自己的凡夫心来作意。 在此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在书院做事其实是带着一种凡夫心的表现心理。 也正是这种自我表现的心理,才给自己带来了一堆失落感。 所有的苦,都是因为建立在自己凡夫心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地想要利益别人。 我认识到在世间做事和在佛门做事的区别。 一般,我们在世间做事是为了成就自我,但在佛门做事是为了消融自我,两者是不一样的。 自己从一开始的用心就不对,不是修行的心态。 那么,我该怎样来调整自己的心呢? 我开始推己及人,思维班委们的不容易。 平时班委们付出了很多,而自己往往认为是应该的。 班委们做事都是因为各自的发心,其中有多少坚持,有多少不容易,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而我从来没有体谅过别人,常常忽视别人付出的辛劳,缺乏感恩心。 有次偶然遇到以前的同事,她已经是领导,生意做得红火,奔驰也买了。 她问我现在怎么样,我说自己不太好——这两年,一直没有突破瓶颈,迷茫没有方向感,并认识到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在专业上充电了。 我开始纠结:做班委有什么意义? 在工作生活上多花点时间不好吗? 难道自己工作生活处理得很好吗? 为什么别人可以不来上课,为什么我一定要来? 内心的尘渣都显现出来了。 我跟班长观竹师兄说:“我不干了,我要多点时间在工作上,我不想做班委了。 ”班长观竹师兄说:“理解,没事的。 回头跟师兄们商量下,师兄不要有负担。 ”班长没有批评我,理解的心让我的戾气消了大半。 把修学搞好,把工作生活处理好,两者同时兼顾,做起来是有难度的。 就像某个时间点,你去上课了就不能加班。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只能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但哪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 学佛就像为生命种下善的种子,我们要精心呵护它的成长,善的环境就像土壤。 法师说,如果种子自己不成长,而去依靠土壤,让土壤来代替种子成长,这不是很荒唐吗? 想想自己,作为班委,遇到困难总是消极逃避,把责任推给别人。 就像一个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失去了打仗的信心,未战先死,这样怎么行呢? 我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心行,发短信跟观竹师兄说,我想继续做一段时间的文宣义工看看。 世间的物质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心可以是无限的。 在修学过程中,我们的心量应该越来越大,而自己的修学为什么越来越苦? 事情的局限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内心的对立。 自己经常从个人的得失上来考量,而不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考量。 比如觉得别人在世俗上拥有了成就,而自己没有,心里就难受。 佛法是圆融的,了解到缘起,就应该去随喜别人,别人在世俗上的成就,我要为他感到高兴。 有的师兄忙于工作,没时间来学佛,他们在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他们很辛苦。 来学佛的很精进,在为成佛而努力,更要随喜。 把自己和环境割裂开,内心就会很孤立很苦。 如果从佛法的角度而不是个人的角度来看,就容易获得自在。 就像做班委,也不是我在付出,而是师兄们给了我犯错和成长的机会,我应该感恩师兄们的包容和陪伴。 每个人的业力是不同的,佛法告诉我要在因上下功夫,不要去攀比。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不圆满,皈依三宝、学习佛法智慧才显得更有意义。 现在的我从闻思中获得了一些法喜,但做得还很少。 有的时候,做事比较被动,做着做着就起烦恼了。 所以真的非常感谢三级修学,感谢书院的两套模式,让我在做事中不断检验发心。 自己根器劣,福报智慧都不够,更要从《道次第》开始学,按照上士道的发心,从下士道开始行持。 在修行的路上,自己要踏踏实实地积累资粮,忏悔业障。 发布时间:2017-02-01 13:30: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