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心依止 内容: 达摩祖师对二祖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 汝公以轻心慢心,欲觊真乘,徒劳勤苦。 ”可见,要想领悟佛法的真谛,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成佛更是遥不可及。 如果没有名师的指点,除了在三界苦海中无尽地轮回,我们别无选择。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又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理解这段话的重点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知止”,知止就是知道目标的所在,知道目标的所在才能够止心一处、投身其中,才能内心安定、智慧生起,才能逐渐接近圆满。 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问自己,我的目标在哪里? 大概这个问题对于佛弟子而言不假思索,当然是成佛啊。 怎么成佛呢? 又有三个目标摆在我们的面前:人天乘、解脱乘和菩萨乘,所谓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和上士道。 下士道又包含: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 大的目标之下有许多小目标构成,瞄准每一个小目标并且完成它,就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 导师为我们开示了《菩提道次第略论》如此殊胜的论著,给我们未来的生命指明了方向,单就这一点而言,导师对我们的恩德已经是无穷无尽了。 试想,没有导师为我们开示正法,我们的人生将依然沉浸在无明的黑暗之中。 世俗中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导师对我们的恩德何其巨大,足以让我们全心依止。 《入胎经》里说投胎如盲龟接木,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又说“人身一失,万劫不复”……凡此种种都是在告诫我们人身的难得和易失。 而《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写道:依止善知识具有无量的功德,能帮助我们不堕恶道,能帮助我们重罪轻报,等等。 有这些功德做保障,又有导师的智慧引导,成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因为《菩提道次第略论》为我们指明了从凡夫到成佛的清晰方向,让成佛具有了可操作性。 依止导师既让我们有了坚实的后盾,又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感激的心情感恩导师的功德? 导师开示我们:佛陀为了引导众生走向成佛之路,而又怜悯众生的身心劳顿,因而化现一座城池供行者休息,是名化城。 有时候想,三级修学不就是导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座化城吗? 它既是菩提号列车,引领我们走向解脱,又如一座城,让我们的身心得以安定。 就像狂风暴雨里为我们撑起的伞盖,黄沙漫天里为我们遮起的屏风,呵护着我们一株一株弱小的菩提幼苗能够茁壮成长。 导师用他的宏大悲愿为我们铺就了成佛的阶梯,就等着我们紧紧跟随往前走就可以,能加入三级修学是何其幸运,能依止导师是何其殊胜! 班级有两次集体定课,第一次从早晨6点钟开始,数九寒天,6点钟恰好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习惯先拉开窗帘,感受一下黑漆漆的夜,再点一盏酥油灯,供上清水,礼拜三宝,然后半跏趺端坐在跳动的灯焰前,放松身体,放空内心,等待师兄们在QQ群上发起共修。 随后随喜师兄们的精进,感恩师兄们的辛苦付出。 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冬天的凌晨,安静的夜,觉醒的声音。 三宝歌和共修时的场景非常相应,这时候脑中常常浮起一幅画面,网上的师兄们从不同的方向汇聚到导师所引领的菩提大道上来。 黑暗中,我们跟随着导师的脚步,守护着我们的心灯,坚定地前行……那一刻,能感受到导师无尽的悲愿、伟岸的身影,和佛陀无二无别! 是导师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无后顾之忧;是导师为我们铺就道路,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前行。 如山高比海深已经不能表达我们对导师的感激之情,除了全心依止导师,如教修习,我们对导师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供养呢? 感恩导师,顶礼导师! 发布时间:2017-01-12 20:48: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