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在人学佛,心不安,因为本分没尽到 内容: 现在很多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我想跟讲恩爱有关。 其实老祖宗的观念里,不是恩爱两个字。 有恩就有怨,有爱就有恨。 所以现在的人关系,就糟糕在这里。 你不恩爱,我就怨恨。 结果导致离婚。 可见恩爱两个字害了婚姻。 古人讲本分,讲忠恕之道。 就是君臣、父子、夫妻,乃至老板和员工,师父和徒弟之间。 弟子对师父的忠,夫妻之间的忠,这个忠很重要,那个是做人的根本。 大家去看,仁义礼智信,对五行。 这里头没有孝,没有爱,没有恩,但是有忠,忠义。 大家看以前的义士、壮士,为了一个诺言,宁可死也要守住一个承诺。 这个是为什么? 这就是忠。 说到儒家,跟各位讲,现在所有讲孝道的,传统文化的,只要他不是按照易经的思维来讲,他都是很片面的。 易经很重位置。 就像法华经讲的,是法住法位,你是什么法,就住在哪一个位置,这就对了。 然后,同时,你要对你的位置忠诚。 社会上很多婚姻之外的外遇,说起来也是很爱对方,这也是不对的。 现在都被爱字给弄坏了。 爱的前提,你要站正确自己的位置,才是爱,才是孝。 有位置就是有道,站错位置就是无道。 比如要孝父母,那怎么体现这个道? 就是说,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必须去忠诚和孝。 怎么个孝法? 满足父母正确的需求才是孝。 中国的文化,是生的文化,注重下一代的文化。 所以不孝有很多种,但没有下一代就是代表死。 所以教育好后代,才是最大的孝。 那出家人也一样,要把法传下去,你才表示你在孝你的师父和祖师。 南岳慧思大师把法传给了智者大师,跟智者大师说,你不要让法断在你手上,否则你将是罪人。 这一点大家明白吗? 出家的伦理跟在家的一样。 很多人以为,我出家了,自在了。 告诉各位,出家人的伦理,比在家人更严格。 师父说,生姜是长在树上,做徒弟的也要说生姜长在树上。 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忠道。 以前的祖师,都是从儒家到佛家的,最起码的早知道忠恕之道。 要没有规矩,那是很苦的。 现在很多法,都不究竟,讲一半。 比如只讲孝道,不讲慈爱。 师父要求弟子要忠诚,弟子怪师父没有慈爱,才逃掉。 这就很糟糕。 弟子只能问自己忠诚之道,不能怪师父不慈悲。 你作为弟子,忠诚是你的本分,你做到了,你就归道。 而不是嫌师父不慈悲。 师父不能怪弟子不孝,而只能问自己慈不慈。 像现在很多人不会做父母,做父母的经常拿孝顺来压迫孩子。 父母的道是慈爱,不是要求孩子孝顺。 孩子的道是孝,不是怪父母不慈。 现在都乱套了,天地颠倒。 结果自己也成了讨债鬼,丈夫怪妻子不柔,妻子怪丈夫不顾家。 只要是讨债,你就没有归于道。 每个人都有本分,这个是易经讲的。 本分就是位置。 每一个位置都有生有克,相当于有得到有付出。 做父母的,付出的是对小孩养育,得到的是子孙的尊重。 子孙要尊重长辈,得到的是长辈的慈爱。 人容易感情用事,她对我那么差,我怎么能对他好。 所以从本分来讲,你只要尽到你的责任,你的道,你就好了。 不要管他怎么样。 要知道修行,做任何事情,都为了心安,安心。 很多人学佛仍然不安心,为什么呢? 因为你所在的位置,你没有尽到你的本分,忠恕之道。 做父母没有尽到父母本分,你出家一定修不成的。 做儿女的,没有尽到儿女本分,你念经也没有用。 儿女本分是孝父母。 你尽到本分,你就安心了。 你知道出家的代价吧,当年虚云老和尚出家,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本分,就花三年时间三步一拜五台山,同时还了心安,又燃指供佛。 修行越高的人,越容易看到本分的重要。 我们现在想着一心潇洒自在,看破放下,本分都没尽到,一定往生不了的。 大家去看往生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往生的特别安详。 那什么是善? 其实是尽到你的本分,你觉得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父母子孙,周围不愧对人。 做到三点,一定死得安详。 很多人死得痛苦,都是本分没有做好啊。 像夫妻、君臣、师徒之间,有忠恕之道。 你做好了,是求和心安。 心安是人生最高的本分。 古人讲,承诺了一个事情,就去做。 他就心安了。 像古人为什么一诺千金,说话算数,哪怕破产也要去,就是为了求个心安。 心安是道啊。 现在人有很多反悔的事情,说了,后来发现不利于自己,就不做。 这就是违背忠恕之道。 这些是做人的根本啊。 达到这个根本,你修道就很容易。 中国人很重义士、壮士,包括土匪也讲个义字。 关公也是重义气。 你看关公奉刘备命抓曹操,他就在华容道拦住了曹操,曹操就说我当年对关公你不薄的一些事情。 关公就放了曹操,表示自己的义气。 然后说,这次放了你,是报你当年对我的恩,但下次你我再交战,我就不会放过你了。 所以关公是讲义气的。 放曹操是表示对曹操的义气,下次抓曹操,表示对刘备的义气。 见利忘义的太多了,往往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1-12 20:34: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