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广阿阇梨:遍路对现代人的启示 内容: 智广阿阇梨在遍路途中(摄影:慧者、莲德)智广阿阇梨在日本爱媛大学遍路文化交流会上的讲演尊敬的爱媛大学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遍路团的团员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到爱媛大学做讲演,我的讲演内容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遍路的认识,以及我所体会到的遍路对现代人的启发。 一、略说四国遍路四国遍路灵场分布(摄影:慧者、莲德)四国遍路在日本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传统活动,根据历史的记载,已经经历了1200多年。 大家都知道,四国遍路一共有四个阶段:发心、修行、菩提和涅槃。 一步一弘法四国遍路团是从2015年11月份正式开始走遍路的,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已经相继走完了德岛县的发心和高知县的修行两个阶段,从今天开始遍路团开始第三个阶段——爱媛县菩提阶段的遍路,最后一个——香川县涅槃阶段的遍路,是功德圆满的阶段,我们准备在明年2月份把它走完。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朝圣之旅。 至诚祈愿(摄影:慧者、莲德)在遍路过程中,日本的一些媒体,包括NHK电视台等对遍路团做了一些采访和报道。 当时NHK电视台的记者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像这样的遍路活动? ”我回答说,我在中国学习佛教文化三十多年,以我的所见,在中国也有类似于“遍路”的朝圣活动。 我本人就在中国走过很多的圣地,比如说中国最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和峨眉山。 这四大佛教名山的朝圣在中国佛教界是非常有名的,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佛教徒去朝拜。 我自己也是多次去朝拜过四大佛教名山。 一步一弘法遍路团开启菩提之旅(摄影:慧者、莲德)关于朝圣的来源,应该是源于印度的佛教,在印度佛教里面也有四大圣地的朝圣,分别是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园、佛陀的成道地菩提伽耶、佛陀初转法轮的地方鹿野苑以及佛陀涅槃的地方拘尸那罗。 在印度就有朝拜佛陀四大圣地的传统,所以朝圣这样的一个传统,我个人的理解是源于印度。 佛法兴盛于中国,所以朝圣在中国也是非常普遍。 在1200年前,弘法大师空海从唐朝学回密教和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引进到了日本,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祖母那一辈人,我的奶奶她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她们非常热衷于佛教寺院的朝圣。 那时她们也有固定的服装:一般都穿黑色的海青,背一个黄色的袋子,黄色的袋子上面盖满了各个寺院的印章。 跟日本的遍路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个是朝拜很多的寺院;第二个是她们也非常热衷于盖寺院的印章,和在遍路寺院纳经所里面的纳经非常相似。 二、遍路引发的思考我第一次知道有四国遍路是2012年在高野山朝拜的时候,当时我看到四国遍路朝圣的资料,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所以后来我一直在收集关于四国遍路的各种书籍资料,一直在了解四国遍路,到去年的11月份我们终于成行,一步一弘法的遍路团顺利组成并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遍路,这是我对遍路了解并开始的过程。 根据网上的数据,在日本走四国遍路每年会超过五十万人,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正确,这是我们在网络上查到的数据。 这说明四国遍路的朝圣活动是非常受到广大人民欢迎的,而且听说还有很多国外的人来参加。 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的人走遍路? 他们想要从遍路的朝圣活动中得到什么? 我觉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所以这个问题也请大家来思考一下。 三、遍路带来的启示——从徒步旅游到心灵之旅在现代社会当中,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地繁忙,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北上广深”,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里面的人,是非常地繁忙。 我到日本以后,看到日本的东京,那里的人也是非常地繁忙。 印度朝圣的四大圣地(摄影:慧者、莲德)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这个汉字——“忙”,这个“忙”字左边是一个“心”字旁,右边是一个死亡的“亡”。 当一个人忙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烦恼,很多迷惑,这个汉字“忙”就代表“心”“亡”,就是“心”啊,已经死亡、迷失了,所以才叫做“忙”。 现代的人都很爱旅游,在中国也是一样,节假日的时候,各个旅游胜地人满为患。 我到日本以后发现,日本也是如此,特别是春天樱花开放的时候或者是秋天枫叶红的时候,同样到处都是旅游的人。 人为什么会去旅游呢? 其实就是想从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调节自己的身心。 四国遍路从浅层来说也具备旅游的功能,人们通过四国遍路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放松身心、调节身心。 但是它还有比一般的旅游更深的含义,大家看这张照片,石碑上刻的“人生即遍路”,这是在四国遍路当中最有名的一句话。 如果了解遍路的话,都会听说过这句话。 四国遍路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在山海之间徒步旅行,不仅欣赏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还可以思考人生的问题。 日本有一个关于遍路的电视剧《迷路的大人们》。 这部电视剧有四集,这四集对应四国遍路的四个阶段,第一集发心、第二集修行、第三集觉醒、第四集结愿,因为整个的遍路圆满,所以叫结愿。 跟发心、修行、菩提、涅槃,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是我相信,这个导演应该是从四国遍路四个阶段的名称中得到启发而命名每集的名字。 这四集电视剧讲了一帮人通过遍路思考人生的问题,然后在遍路圆满的时侯,每个人都得到了很深的启发,甚至想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问题,解脱了很多的烦恼。 这部电视剧我觉得拍得非常好,也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这部电视剧里面其实反映了四国遍路的一些文化,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遍路中的佛教文化带来的启发1、遍路分为四个阶段的深意四国遍路除了具有普通旅游的功能,除了给我们带来反省人生、思考人生问题的契机,让我们从遍路当中得到人生的启示以外,它其实还有更深的含义。 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 因为四国遍路这种形式来自于佛教,是由弘法大师空海等古代的高僧大德在1200年前所创建的一个朝圣的模式,很多的地方都是精心设计的,融入了很多佛教文化的因素。 根据我所学习到的遍路佛教文化的知识,今天来向大家汇报我对遍路佛教文化的理解。 首先,就是遍路的这四个阶段,其实可以把它对应我们人生道路要经历的四个过程。 人生其实也需要有像遍路四个阶段这样的过程:第一个就是发心,发心是什么? 发心就是你为什么要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王阳明先生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如果没有立志,人生就不会有成就。 所以中国古人讲“立志”,在佛教里面讲就是“发心”。 发心跟立志完全是一回事情。 所以人生的开端或者人生的起步,其实最重要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志向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人都需要去思考的很重要的问题。 当然在佛教里面最好的发心是菩提心,就像弘法大师空海一样,为了度化一切的众生,为了让一切的众生都能够离开痛苦得到快乐而去修行,这样的人生就非常有意义。 弘法大师空海之所以一生当中有这么伟大的成就,造福无数的日本人民,当然不仅仅是日本人民,现在也造福全人类,这跟弘法大师的发心——菩提心,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一个人的发心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 你的心很小,你的成就就很小;你的心很大,你的成就就会大。 弘法大师的心就非常大,愿意去帮助一切的众生,所以他的成就就非常大。 这是发心阶段我们需要思考的人生重要的问题。 人生即遍路(摄影:慧者、莲德)第二个阶段是修行。 一个人光有一个动机、一个很好的志向、一个很好的发心够不够呢? 是不够的,我们要用修行去实现这个志向、实现这个发心。 就是说,只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通过行动去实践,去践行和实现愿望,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光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每天空喊口号不行动,是不行的,而是要去不断地实践。 这个实践的过程,在佛教里面就叫修行。 修行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是什么呢? 就是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走错路,可能会犯错误。 那么修行是什么? 佛教里面讲,对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不断地调整,让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调整得越来越好,这个过程就叫做修行。 有的人认为,要到寺院里出家或者打坐,才算是修行,其实这是狭义的修行,那么广义的修行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要有觉知,对错误的思想、语言、行为不断地调整,这就是广义的修行,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要去做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修行——修改错误的行为。 第三个阶段是菩提。 菩提在佛教里面是觉悟的意思。 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 人的思想境界就会发生变化,你的想法跟以前不一样了,你的思想境界提升了,这就叫觉悟。 当然“觉悟”有很多的层面:从小的觉悟到大的觉悟,一直到像佛陀一样彻底的觉悟。 觉悟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人生的境界,是什么决定的? 就是他的觉悟决定的。 他的觉悟高,他的境界就高、成就就高;如果他的觉悟很低,境界就很低、成就就低。 在佛教里面特别注重这个觉悟,比如禅宗追求的就是大彻大悟,要明心见性。 在日本的平安时期,最著名的就是天台宗和真言宗,后来在中国宋朝的时候,传过来两个很重要的宗派,后来在日本也非常地盛行,一个叫临济宗,一个叫曹洞宗。 临济宗和曹洞宗都是属于禅宗,禅宗修行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开悟,其实就是我们讲的菩提。 所以在佛教里面认为一个人的悟性很重要,开悟非常重要。 开悟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不明白到明白、从迷惑走向觉悟。 开悟有很多层面,那真言密教里面讲的菩提是什么? 是要认识自己心的本性。 刚才诸田教授的讲演当中最后也讲到,真言密教的传承系谱里面有《大日经》的传承,《大日经》里面有一句话:“云何菩提? 如实知自心。 ”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呢? 你真正地明白自己心的真相,这就叫菩提,就叫觉悟。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比较高的,但是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 我们人生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人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你的精神境界就会越高,你的成就就会越大。 弘法大师空海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1200年以来能够造福日本人民,乃至于造福全人类,就是因为他开悟的境界非常之高。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历代对佛教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都是证悟非常高的人,所以菩提(觉悟)非常重要。 涅槃阶段的善通寺(摄影:慧者、莲德)第四个阶段是涅槃。 这个词在中国是非常受误解的一个词。 我不知道在日本的情况是怎样,在中国很多人认为涅槃就是死亡,认为讲一个高僧大德涅槃就是指一个高僧大德死了,但其实在佛教里面,涅槃这个词跟死亡应该没有很大的关系。 涅槃在梵文里面叫般涅槃,般涅槃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呢? 叫做圆寂:圆满的圆,寂灭的寂。 圆寂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圆就是修行到了最高的境界,所有的功德都已经圆满了,这叫做“圆”;寂是什么呢? 所有的缺点、所有的错误、所有的痛苦都已经被消除掉了,这叫“寂”。 圆寂就是生命达到了非常圆满的境界,所有的人生潜能、最优秀的部分全部开发出来了;人生的迷惑、缺点都已经被克服,痛苦都已经止息了。 所以涅槃代表什么? 涅槃代表人生的圆满。 为什么第四个阶段叫做涅槃? 就是我们通过发心、修行、菩提,最后我们到达人生圆满的境界——也可以说是“成佛”。 那么成佛是什么概念? 在佛教里面讲,成佛就是彻底地觉悟。 但是很多人还是很难理解什么叫彻底地觉悟? 我借用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对佛陀的一个定义来说明一下,道信大师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什么叫佛呢? 佛就是所有痛苦全部已经消除了,完全快乐无忧的人。 这是道信大师在《方寸论》里面对“佛”这个概念做的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定义。 所以“成佛”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每个人都想做快乐无忧的人,而佛就是快乐无忧的人。 那佛法是什么? 佛法就是获得快乐无忧的方法。 遍路的这四个阶段,其实就是我们从烦恼走向快乐无忧的一个过程。 从发心到修行、菩提、涅槃,最终要达到快乐无忧,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全部消除,这样的一个过程。 每个人都想快乐,每个人都想幸福,这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本质,其实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快乐。 所以遍路的这四个阶段,就是我们人生需要去经历的四个过程,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 发布时间:2016-12-19 12:43:2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