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米老大的故事 内容: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要将心境静下来。 安定心念必须看自己修养的功夫,凡事不计较,则凡事不觉得吃亏;喜欢计较的人,无法心平气和,反而常常吃大亏。 我曾在书上看到一则故事在安徽省的一个乡村,有一个人出生不久,父母即亡故,他在很贫困的环境中长大,既无法维生也无余力读书,所以他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 他每天为了三餐而付出劳力、努力工作,每日出外找工作,他就跟雇主说:我只要有米吃就好了! 因此大家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米老大。 岁月不留人,他从少年渐人中年,结婚生子后,同样为了三餐的米粮而劳苦奔走;因家住山边,所以砍柴成了他换取米粮的生计来源。 米老大非常老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计较,他砍的柴都很干燥,品质又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买他的柴。 有一天,他砍好了柴送往城市卖,途中遇到一位很有钱,却很吝啬、爱贪小利的人,他知道米老大的柴又干、品质又好,于是在半路上拦阻他进入市集,他说:我要向你买柴。 米老大很高兴地要卖给他,贪小利的富人说:等一下,我们先来讲价。 米老大不解:要讲什么价? 有钱人问:你这担柴要卖多少? 他说:以前像这样的一担木柴,大家都给我三百文钱。 这个贪小便宜的人,当然不会给他那么多钱,他跟米老大说:一百文钱啦! 米老大用手数一数,三跟一差太多,这样不够买米,富人又说:不然两百文钱吧! 。米老大算一算,觉得还是不够买米,就说:我不卖了,我还是走远一点的路。 这位贪心的有钱人见不能得逞,就说:卖给我,你就不必走那么远的路了,那二百五十文钱啦! 米老大想,再拖下去也很浪费时间,就说:好啦! 卖给你了。 富人就要求把柴担到他家里,堆好柴之后,富人才不大情愿地拿出二百五十文钱给米老大。 有钱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们来交个朋友,你以后都把柴挑来这里卖给我。 米老大老实地说:我没有名字。 悭贪的富人因讨不到便宜,心里有气,便说:你没有名字? 那多奇怪呀! 我帮你取个名字吧! 米老大说:那很好,活了这么大岁数,总算有人替我取个名字,真谢谢你。 米老大非常高兴。 那位有钱人戏谑的帮他取个名字叫米田共,米老大觉得很好听,因为别人一向都叫他米老大,所以米成了他的姓,米跟田合在一起,就是米田共。 他拿了钱,又有了新名字,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去。 悭贪者又故意问:米田共你有几位令尊呢? 他说:什么叫做令尊? 有钱人欺侮他没读过书,故意整他说:令尊就是你的孩子。 他说:哦! 我的儿子叫做令尊,我来算算看,嗯! 我总共有十个令尊。 米老大也热情地反问他:请问你有几个令尊? 富人听了,脸色一变,生气地说:笑话,我怎么可能有 ‘几个’令尊? 而且我的‘令尊’已经死了。 米老大听了很难过地安慰他:喔! 好可怜哦! 你的令尊都死了,我有那么多孩子,干脆一、两个给你当令尊好了。 富人一听非常生气,他说:岂有此理,你想占我便宜,竟然说要把孩子当我的令尊。 米老大看他那么的生气,觉得这个人真奇怪,就说:我卖柴给你,你好意帮我取名字,我好意送儿子给你做令尊;你为什么生气,你真是吃定了我这个米田共! 米田共是什么? 就是粪啊! 富人越想越生气,拿起棍子要打米老大,米老大仍然不解,就问他:你这个人是怎么了? 没事发这么大的脾气,还拿棍子打我米田共。 最后他就不理富人,拿起扁担逍遥自在地回家去了。 人生也是一门哲学,我们应该要学傻子的哲学。 有时候心静不下来,正因为不够傻,若再傻一点,心境就会清静。 就像这位米老大,他傻傻地做,傻傻地生活,心里没有一点烦恼,而能过着平静的生活;尽管必须付出劳力,才能够换到米粮维持生活,不过他也是很逍遥自在。 而那位悭贪的富人,一天到晚只想占别人的便宜,讽刺别人,以此为乐,结果他不但得不到娱乐,心中反而招惹更多苦恼啊! 所以说心静就是道场,心不定则乱境生,结果就不断造业。 现在的社会充满动与乱的形态,心动则一切人事皆乱,因此造罪犯案者越来越多。 希望人人调理心境,静定心即是道场,大家要好好下功夫学习。 发布时间:2016-12-06 19:33: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