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管好自己的嘴巴 内容: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 恶言不出口,恶言不留耳,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 古人云: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有了“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管好自己的嘴巴,能坚持不说负面语言,就是修行,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贵人语迟,敏于事而慎于言,多讲一些有意义的话,语言才会有分量。 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 中国人一直主张谨言慎行,老子《道德经》认为:“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孔子也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 ”明代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中说:“处世勿多言,言多必失。 ”民间谚语中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说法。 俗话说:“人受一句话,佛受一柱香。 ”说话不要出口伤人。 生活中,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情感不顺、财运欠佳、小人太多、命运不公。 可他们没有反省过自己呢? 很多人交往中随意任性,不拘小节,尤其不注重口德,说话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殊不知,这样最容易伤害到别人。 嘴上不积德,最终伤害了别人也伤害自己。 话要怎么说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 不知而说,是不聪明。 知而不说,是不忠实。 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 不当说而说,是瞎说。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处世要慎言,不可多说话,因为话说多了很容易会失言,说错话就很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弟子规》讲“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在东晋时代,有一位着名的书法家叫王献之,他的父亲王羲之,父子俩都是伟大的书法家,历史上称为二王。 有一次王献之跟他两个哥哥去拜见谢安先生,在会谈的时候,他两位哥哥多半谈些俗事,只有王献之略略的在礼貌上问一些寒暖,他并没有多说话。 后来三兄弟走了以后,有人就问谢安,这三兄弟谁的德行最好? 谢安说,最小的那个最好,也就是说王献之德行最好,他讲,吉人的话少。 所以“戒多言”可以提升我们的德行,当然也能够保全我们的福报。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莫将闲话当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 言语是修身重要的功夫。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其实修身的根本是修一颗心。 《朱子治家格言》每句都是修心,“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是存什么心呢? 存谨慎的心,调伏浮躁的心,浮躁才会多言。 言语就懂得避讳、懂得不要伤害人、不要苛刻。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手段,适当的语言真的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不加思索或者不加考虑的语言,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破坏关系,影响感情。 古今之事,非知之难,言之亦难。 少一些闲言碎语。 让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流光溢彩,让语言艺术在思考中升华飞跃。 谨言慎行,这亦是对我们个人修养的劝诫。 发布时间:2016-11-15 21:07: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