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见了本性,一切放下就成道 内容: 所谓清净休息,就包括般若实性、明心见性,是见本体那个本性,见了本性,大休大息,一切放下就成道。 所谓成道、空,这是法尔自然如此;其实,法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法尔。 印度有一种外道,叫作“自然外道”,因此,中国也有些人把老子的自然,套进印度的自然外道里,真是该打屁股。 老子之前,并没有自然这个名称啊! 老子写了“自然”,后来的人才借用这个名辞,把翻译外来的科学名辞,称为自然科学,把印度的外道,套用自然叫作自然外道。 老子的“自然”,意思是自己本身当然如此,所以,叫作自然。 “道法自然”,道的本身是当然如此,所以,道法是自,是然,法尔如斯。 那么佛法翻译为什么不用老子的自然呢? 如果一用了自然,大家会说佛法套用道家;再不然,又和那个自然外道混淆不清了。 因此,又想办法变花样,产生一个名辞叫法尔。 法尔怎么解释呢? 如果有人解释得出“法尔”的话,我决定叫他为太老师,叫老师都不够,因为法尔无法解释,就是这个样子。 就像爬二十层的楼梯,一爬到了,坐在那里,哎育! 我的妈啊! 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岂不是法尔? 你说怎么解释? 自然这样,加任何名辞都不对,所以叫清净也好,叫休息也好,叫圆满也好,这里头有三个意义:“实性”、“休息”、“法尔”,完全放下了,自然放下。 我们学禅定,叫你放下,你却拼命去求一个放下,你不是活该在那里忙吗? 讲到这里,前天夜里读一首古诗,每一句都好,中间有两句话,可以来注解我们现在讲到的“实性”、“休息”、“法尔”。 如果我不晓得这个人是文人的话,看了诗,几乎认为他是大彻大悟的道人了,所以说文字般若也是大功德。 故事是说,有一个修道的人,买了一只小船,一辈子就在小船上划来划去,云游天下,三十年没有上岸。 大家想想,他在船上怎么修定? 他打不打坐? 打坐的话,一定要摇摇摆摆的坐,怎么能得定啊! 可是他照样得定。 你以为一定要躲到山林里,才叫作修道吗? 你们打坐,坐在平地坐得住,坐在船上坐不住,定不了,你们那叫入定吗? 还是叫入腿? 注意啊! 你们天天在入腿啊! 哪里是在入定! 入定是无往而不定。 这个人天天在船上,所以,一般人很佩服他。 有一个有名的文人为他作一首诗,中间有两句真是好极了:“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你四大肉身是虚壳,无所谓内外,所以也无物可离;但却能悟未生前的一切。 好啊! 好对子。 我的布施跟你们不同哦,看到一点好诗,恨不得告诉所有的人,而且,把这好句子,恨不得硬塞到每个人的脑子里,要他记住。 哪里像你们,懂一点东西深怕人家晓得了,如果问你,还说“不知道”。 那是悭吝法的布施,所以,智慧不会大。 我这样说可不是自我宣传啊! 人必须钱财无私,智慧无私,才是大布施。 文人这个嘴巴,加上他这个头脑,真厉害,所以,般若里头的“文字般若”,是天机灵感出来的东西,不是从妄念生出来的,那完全是自然出来的,是法尔如斯。 “实性与法尔,乃具特别之休息也”。 这个话对了,经典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能说我要睡觉了,那也是狂心顿歇,对不对? 他说,“特别之休息”是真正的休息,就是强调这个休息。 虽然拿休息来形容,并不是普通睡眠之休息,必须真正放下,如禅宗明心见性以后,真正大歇大息才是。 “住于轮回众生,修持其义,则可休息而止憇故”。 为什么叫休息? 我们人都在六道轮回中生生死死,如果真明了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的话,真的放下,立刻不再入六道轮回,这叫作大休大息。 对于学禅的人来说,这个教理上的说明,清楚透澈,解释得好极了。 什么是真的放下? 你以为肩膀上没有担子,衣服也脱掉,你就放下了吗? 那是假的,真放下在一念之间,可以停止生死轮回,超出三界,这叫作休息。 禅宗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一个徒弟,两三岁就把他带上山,长到二十几岁什么都不懂。 有一天,老和尚有事下山去了,他的师兄弟也开悟了的,到山上去,老和尚不在,只看到这个徒弟,出家几年了,什么都不知道,气死了。 于是就教他,应该见人要礼貌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给他涂上去了,然后这师叔等不及先走了。 过几天,他师父回来了,这个徒弟老远在门外迎接,给师父跪下来说:“阿弥陀佛”。 师父一看,愣住了,徒弟说:师叔来过,他教我出家人的威仪,应该这个样子……老和尚把师弟叫来大骂:我花了二十年搞一个玉石,永远不给他破一个洞,保持他完整,你来不到几天,就把他弄得稀烂,这一下完蛋了。 天真未琢,破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一般人如果能够成道,实无天理! 因为心里头的道理太多了,讲难听一点是:脏的心思太多了。 真的哦! 我不是骂人哦! 我讲了老实话,认为我在骂人,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 所以,“心与法尔境相合”,这个时候才是休息,妄念是客尘烦恼,无所谓聚散。 发布时间:2016-11-15 21:05: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