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内容: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 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修得,不用求成。 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真,造业受报方才沉沦六道。 苟能醒悟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无可追求,毅然放舍,毫无粘着,则不需修法,当下即可回复本真而归家稳坐。 因之,以上诸祖皆直接指示学人,令于言下悟去,不用钝置学人绕路参话头,唐丧光阴。 如问:“如何是佛? ”则答曰:“即心是佛。 ”或问:“清谈对面,非佛而何? ”或曰:“我与汝道,恐汝不信。 ”俟学人诚惶诚恐地道:“和尚诚语,学人焉敢不信! ”则答曰:“即汝便是。 ”更或召唤学人,俟伊应诺,则指示曰:“即此是,别无他物。 ”或反下一问:“是什么? ”使学人反省而悟。 宗门诸祖上自释迦文佛拈花,迦叶微笑印心,开斯雄迈古今独树一帜的教外别传宗派后,下至唐宋以前的列圣先贤所有开示学人的语句、偈颂,莫不赤裸裸地直示学人以真心,从不教人做参话头功夫。 如宝志公道:“斯道本来现成,不用求,不用学,无你用心处,只当下一息便是。 ”又于《十二时歌》中末二句道:“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 !”说得多少亲切明白。 善慧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另又直指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大士《心王铭》,更是千古箴铭,其中道:“决定是有,不见其形;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形,非去来今。 ”说得多少坦率、真切、痛快,大士真可谓老婆心切矣。 南岳慧思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通灵现真相;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 ”又曰:“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 ”古人直指传心,可谓婆心切矣,而人不会,良可哀也。 布袋和尚云:“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又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此谚说得如此爽快明白,使人一见了然无疑,还用参什么话头呢? 祖师禅就这么直截了当,使人于言下大悟去,不用迂回曲折地绕路做功夫。 但这直下开示人见性,无修无证亦无得的法门,不仅禅宗如此,即密宗的高深密法——阿底约嘎,也不例外。 他们开示学人:“应知佛与传承诸上师及我心无别”;“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于心”;“一切染净诸法统统在现前离垢、空明、豁朗的内证智——本觉或本性中完全具矣”;“不需用界智为入门而勤修,只悟此当前种种显现皆我真心所化之相,无取无求,即超越勤修与因果。 ”这种种开示与禅师的说法无二无别,也是教人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但他们不能一下手就习此法,须从四加行修起,慢慢地进入生起次第,修有相密,再渐渐地过渡到圆满次第,将有相化空,才能缓缓地与此法相应。 其间不知要耽搁多少岁月,哪能和禅宗一样的直截了当,痛快径捷? !所以在一切修行的法门中,以禅宗为最简便、最迅速、最圆顿的法门。 吾人得之,真不知从何世修来这么大的福根! 但到唐宋以后,人心渐劣,根性渐薄,不珍视直指之真理至言而崇尚玄奇之悄语僻词,以为纯正之语无甚奇特,不予谨奉遵守,以之绵密保任,长养圣胎从而圆证菩提正果,反致因鄙视而流落六道无有出期。 就如纨绔子弟以祖传家业非由自己艰苦经营得来,不知珍惜,挥霍无度,最终沦为饿殍一样。 祖师们于哀愍之余,乃随机一变直指为参话头。 将一则无义味、无理路的说话置于学人心头,如吞栗棘蓬相似,令其吐不出,咽不下,欲进不得,欲罢不能地生起大疑情。 经一番苦参精研,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时,忽然碰着磕着,如于十字街头觌见亲阿爹相似,亲证本来。 方知佛本现成,勤苦追求,皆是骑驴觅驴,白费辛苦,曷胜冤屈! 然非经此一番艰辛参究,本真何由得见? 祖师用心亦良苦矣。 参话头固须起大疑情,方能隔断妄想、妄念,打破无明,从而亲见本真。 否则,即不起作用,参到驴年,亦无由开悟。 此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 但伶俐汉,实不需费多少手脚,吃多少辛苦,用若干年来参究。 只于祖师们一句无理路话头劈面摔来而自己无理可申,无言可答,无心可心时,回光一瞥:这诸念皆空,而有一明明不空者知诸念之空,这是什么? 即可以大悟矣。 祖师们的无义味无理路话头,不是硬要你答出个道理来,而是要你于无言可说,一念不生时反省这“不会”的是谁? 如问师:“如何是佛? ”答曰:“东山水上行。 ”或曰:“灯笼缘壁上天台。 ”使你摸不着头脑,逼你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你此时虽然无念可生,但非如木石无知,只于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回光一瞥:“这是谁阿? ”则参禅事毕矣。 不能于斯悟者,参话头起疑情,经多年的苦心孤诣,确能大彻大悟。 但这还要明眼师家适当的钳槌锻炼,相机随宜的提示和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点拨方能圆成。 如一个人闭门造车般的盲参瞎练,就很难开悟了。 如果疑情提不起,而在念话头,那就更无望了。 降及近代,参禅同仁大都起不起疑情。 如参“念佛是谁”,他们不在“谁”上着力参究,而在口里念“念佛是谁”,这就失却“参”的作用了。 今日禅宗之所以衰微若此者,不皆由人才寥落,缺少真悟之士传承弘扬,沦为“法卷传法”之故欤? 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 因为念阿弥陀佛,有佛力加持,将来可藉以往生西方净土;念“念佛是谁”,既不能起疑情而开悟,也不得佛力加持而生西,除种一点善因外,恐怕别无收获了。 现代参禅同仁既不能起疑情,又因工作关系,无法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来辛勤参究,倒不如仿效古法直接指示学人见性的方法,为来参者开发自性。 让他们悟后绵密保任,勤除习气,以臻圆满,而造就广大人才,振兴圣教,或较为得计。 发布时间:2016-09-05 23:57:2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2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