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应该“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怨" 内容: 我们要注意,孔子的思想——在下面还会讲到——是“以直报怨”,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思想的争论点。 什么是“以直报怨”呢? 你打我一记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过分吧! 总可以吧? 因为你打我,我实在生气。 至少,你骂了我,我可以不恨你,但我不理你,这总可以吧? 这就是“以直报怨”的道理。 孔子一直是这个主张。 “以德报怨”是老子的思想,后世也把它代表了道家的思想。 就是说,你对我不起,我不恨你,不报复你,反而对你好,乃至把你感化了。 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和墨子思想以及侠义思想,有相同看法,都主张“直”。 所以中国侠义的思想和墨子的思想,普遍流传于民间,所谓“睚眦必报”,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就是由这种精神演变而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最近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的《蒋总统秘录》一书,这位日本记者引用了“以德报怨”这句话,说是孔子思想,这是一个错误。 “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这句话出在《老子》。 孔子思想是“以直报怨”。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 你对我不好,我还要对你好,要如基督教圣经上说,你在我左脸打了一个耳光,我再送上右脸让你打一个耳光。 就像唐朝的娄师德,告诉他弟弟,要唾面自干一样。 但对于娄师德这句话,我们要了解,这是中唐以后的修养。 当时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娄师德是世家公子,历代都作大官,声望很高,他自己在京里做大官。 他的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上任以前,向他辞行。 娄师德说,我们娄家受国家、朝廷的恩惠太大,我两兄弟现在都在作官,一般人会批评我们世家公子比较骄傲,你出去作官,千万要认清这一点,多多忍耐,不要为我们娄家丢人。 他弟弟说,这点我知道,就是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就自己擦掉算了。 娄师德说这样做并不好啊! 你把它擦掉,还是违其怨,给人家难堪哪! 弟弟说,我懂了,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了。 娄师德才说,这就对了。 假使所有中国人都是这种修养,那还得了! 所以话说回来,作学问不要断章取义,不管上下文,只抓中间一句两句去做,那就要出问题。 每个思想,要作整体的研究才行。 刚才已经声明了,娄师德出身在中唐以后,国家社会,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安定,而他家里又历代作官,他本身又在中央政府当相职。 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的家庭背景,他弟弟在这样环境中所处的立场、位置,就与一般人不同。 由穷小子经过考试出来作官,就可以傲慢一点。 如果娄师德的弟弟有一丝傲慢,人家就会批评,说靠世家的势力欺负人,所以娄师德对他弟弟的这个教训才没有错,并不是说在乱世之中,拔刀而起的时候也要如此。 在这样的时代,不要说口水吐到我们脸上,如有外国人不礼貌地瞪我们两眼,我也要打他两拳。 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对事情的处理态度就有所不同。 所以作学问不能断章取义。 这里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等于提到道家的思想。 孔子的答复,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在逻辑上作一个论辩。 他说,别人对我不起,我对他好;那么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样报答呢? 所以他下面就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 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 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整理自《论语别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不谈老子“道”的哲学,以老子的文学思想来讲,只有两个对子:“大对小”,“多对少”,他已经对好了。 “大小、多少”这四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说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多事也好,少事也好,这是说研究中国文化要先认识“字”。 我曾再三提到,现在又再说一次,古代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是用刀刻在竹片上,所以尽量的简化。 现在我们好多的观念凑拢来代表了一个观念,这是语言文字应用的范围、工具、方法、技巧的演变,几千年相隔下来,产生的现象不同。 所以,古来一个字就是一件事情。 数量多与少,都说明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也有互为因果的作用。 大从哪里大起呢? 是从很多的小累积起来的;多是哪里来? 是很多的少累积起来叫做多。 不管大小多少,一切都有必然的因果律,与自然科学因果律原则相同。 自然科学的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宇宙间人事与精神,因果原则是一样的。 但是,过程中的变化错综复杂,并不尽然相同。 老子始终是主张道德的,与人有仇,对人怨恨,不是采取报复的态度,也不是容忍,是更高一点的大慈悲的态度,就是“报怨以德”,以道德来报怨。 讲到这句话,还记起来过去的一桩事。 十几年前,我在空军做巡回演讲,最后讲到这里时,那时的“总统”蒋公发表一篇“复兴中国文化的文告”。 实际上,早在一两个月前,我就拼命鼓吹中国文化的复兴,曾经在台中的空军基地讲过,到今天为止,起码有十年了。 我在《禅与道概论》这本书中也提到。 说到中国文化有一股很难描述的味道,因为从白话文教育入手的人,打不开固有文化仓库的库门,进入不了。 中国文化都记载在古书中,而古书都是用古文写的。 从白话文入手,教育“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那是没有用的;只有从“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那种“六书”之学的古文教育入手才行。 所以,我只好很抱歉地说,复兴中华文化,恐怕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成了问题。 我当时讲这些话的时候,蒋先生也正在那个地方。 我们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对日本的决策就是“以德报怨”的老子思想。 十几年前,我在日本参加一个有关文化方面的会议,有很多大学校长以及名教授在座。 那天开会进行到夜晚的十时余,有一位日本某名大学的校长指定要我说话,我无法推辞,只好发表一些意见。 这篇讲辞后来曾以《给日本公民的一封公开信》为题,在《中央日报》发表。 当时我说的内容要点是,一个国家有两件事情最可怕,一是“刀”,就是军事,一是“钱”,就是经济,家庭也是如此。 我对他们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你们日本以为自己的军事力量强大,可以征服全世界,所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等于一个人,认为自己手中的刀很锋利,于是就挥舞起来,结果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中国,甚至伤害了全世界。 这是一件非常错误、非常可悲的事。 当时,有几位驻日本的年轻外交官正好坐在我身边,他们轻轻扯我的衣襟,意思是希望我少说几句,因为我的话说得很率真,不太客气。 我继续告诉他们说,你们现在有一种思想,比军国主义的思想更厉害。 你们现在以为自己有钱,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要用钱来买通全世界;倘若不及时反省,将来所产生的错误,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侵略所得的恶果更为严重。 当时也有人问我对日本的观感,我答复他说,我平日深居简出,这次远行,感到一些疲倦,只在东京游览一圈,并不觉得有任何特别好的地方。 任何一个国家,能有了二十多年的长时期安定,都可以做到这样,甚至做得更好。 日本应该知道,今天日本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从何而来,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三千万军民的血汗生命换来的;因为战后我们不索赔偿,让你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我们这个以德报怨的精神,才使你们有今天。 孔子是主张“以直报怨”的直道而行,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腿总可以吧! 你打我一个耳光,我原谅你吐一口唾沫还你总可以吧! 你打我,我当然不痛快,我当然还你一个颜色,这是孔孟儒家的思想。 道家的思想不然,是“报怨以德”。 用西方基督教《圣经》上的话来说,你打我右边的脸,我再把左边的脸向过去。 这只是容忍的态度而已。 老子与佛家的思想是大慈悲,以仁慈去感化对方。 不过,“报怨以德”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到呢? 那就要看个人的修养了。 所以,上面这句话非常灵活,它并不是规定你非“报怨以德”不可,这中间有大小、多少之别,还有这个事情的因果、重点,要先看清楚。 整理自《老子他说》 发布时间:2016-08-02 02:12: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27412